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82826665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人类历史发展要经历的六个社会:1、原始社会:真正的人人平等,没有剥削;2、奴隶社会:人类文明的开始,人人非常不平等,有残酷的剥削;3、封建社会:人人不平等,有剥削;4、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也不平等,有剥削;5、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剥削,人民当家作主;6、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人人平等,没有剥削,不过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一、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的元谋人-1840年鸦片战争):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远古人类(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1、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

2、使用天然火。2、距今约70- 20万年的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的原始人类,已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3、火使用的意义:用火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赶野兽,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4、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元谋人和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5、距今约1、8万年,居住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的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山顶洞人已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6、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二)原始社会(新石

3、器时代):7、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都过着定居生活,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8、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懂得制造彩陶。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9、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10、大汶口原

4、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贫富分化加剧,导致阶级产生,使用磨制石器。11、相传炎帝(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12、相传黄帝(贡献)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黄帝号称轩辕氏。后人尊称黄帝、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3、龙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这一形象预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联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14、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在尧、舜、禹的时候盛行

5、。15、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就是史实,否则就是传说。如炎帝、黄帝的创造被考古、文字证明的就是史实,而说这些成就就是炎帝、黄帝个人发明的就带有传说色彩。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三)奴隶社会:1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于是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17、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18、商朝的文字,

6、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19、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20、西周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

7、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21、西周的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22、从夏、商、西周的灭亡得到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23、东周分为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两个时期。24、春秋时期,齐国是东方大国,靠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强大起来。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齐桓公最先称霸。25、“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6、“战国七雄”:齐

8、、楚、燕、韩、赵、魏、秦。27、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28、铁器(春秋)、牛耕(战国)的使用和推广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29、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国):(1)时间:公元前356年;(2)支持人: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3)目的:富国强兵。(4)主要内容:政治上(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法;推行县制(对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我国“县”这一地方机构最早设立的开始)经济上(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变法的封建性);统一度量衡;军事上

9、(强兵):奖励军功。(5)意义(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从商鞅变法中得到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7)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鞍变法失败了吗?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鞍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废除,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秦国经过商鞍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8)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法家思想;(9)商鞅变法能得以推行的原因:秦孝

10、公的支持;顺应历史潮流;措施有效。30、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有教无类”(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31、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32、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孙武写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军事名言-知己知彼,百战百殆。3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

11、,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1)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的崛起。(2)诸子百家简表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观点儒家孟轲(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家墨翟(墨子)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道家庄周(庄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3)百家争鸣影响:奠定了整个封建文化的基础,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34、都江堰水利工程:(1)时间:战国时期;(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3)地点:四川省岷江流域上;(4)组成:由“分水鱼嘴

12、”“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它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5)作用:防洪灌溉。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四)封建社会:35、秦朝的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陕西省);(3)建立者:秦嬴政(秦始皇);(4)意义: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5)启示: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36、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独揽大权;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及诸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影响:被以后

13、的封建王朝沿用)。(2)经济、文化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铜钱;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推广了隶书)。(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3)思想上:焚书坑儒(作用: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4)军事上: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目的:防止匈奴侵略)。开凿灵渠,(目的:开发南疆)。(5)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加强统治,巩固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6)从秦始皇的郡县制中,我们应如何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王朝兴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37、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不同:分封制

14、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世袭。3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作用)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39、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且出现了盛世-“文景之治”。40、秦朝灭亡的原因:暴政,不得人心。4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作用:巧妙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立刺史(作用:抑制和打击了皇族和百官的不

15、法行为)。(2)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效果:使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3)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作用: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作用: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5)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使西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42、评价汉武帝: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下,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43、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1)相同点: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都是有作为的皇帝,都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制度,都巩固了封建帝国的统治;(2)不同点:秦始皇残酷打击儒家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暴政使秦朝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14年)。而西汉存在了200多年。44、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