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82825873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和活动的过程,它指出对于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而是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并处于真实的情境中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解释。建构主义学生观和学习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知识经验,应该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而且他们还认为作为教学任务的知识并不能脱离情境,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

2、的推理、分析等高级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积极的意义建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教师利用儿童已有的最初的人生经验使他们掌握书面言语的过程,也是儿童阅读能力不断形成的过程。这正符合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论。由此可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的,即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掌握新知识。2、生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阅读教学是通过视觉的主动探索作用,使教师、学生、文本发生碰撞、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即将进入人感知世界的信息通过感知、理解、体验、领悟、创新等环节转化为意义信息的认知过程。由此可知,参与到

3、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成分可以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因素。如感知、理解、记忆等。另一类是情感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等。 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36.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大脑的左半球掌管逻辑、理解和分析,同时也掌管言语活动;而大脑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负责情感的活动。 侯志敏.新世纪教学理论与实践M.地震出版社,2001.6.这就需要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同时运作,协调发展。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左右两个半球

4、交替兴奋、抑制或相互补充协调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因此,根据小学生认知能力特别强,情感因素极不稳定的特点,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3、哲学方面的理论依据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以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的内容不断前进发展。在感性与理性,实践与认识的紧密结合中,使认识逐步深化。实践论为学习理论奠定了正确的哲学基础。以实践论为依据,教学必须以感性认识出发。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M.(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0.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利用情境教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最直接地体现了这一原理。它让学生在特定的语文课文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不断内化,提高了阅读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