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

上传人:一张****个春... 文档编号:182814154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17.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论述类文本备考新策略,边读边勾画的符号,1.勾画论述对象的符号: 2.勾画论点句的符号: 3.勾画分论点句的符号: 4.勾画对应第一题选项信息符号: 5.勾画对应第二题选项信息符号: 6.勾画对应第三题选项信息符号( ),一、总体建议,1.即使是刷题,建议多刷高考真题,模拟题不规范、不标准。 2.用议论文思维读懂文本提纲,即找准论述对象、论点与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理清逻辑关系。 3.用生活常识、文化常识、逻辑常识与政治常识判断选项,不是简单地回原文比对。 4.试着自主命选项,归纳“删添调改漏凑”的命题规律。 5.选项中的错误点一般在句子的后面。重点揣摩后面部分的内容。,二、以

2、作者思维阅读,1.根据文末注释,读懂标题,了解论述的对象、范围,大致猜测写作的内容、方向。 2.细读第一段,找到论点,读懂关键词的解释。 3.跳读每段段首句或段尾句,找到分论点句,并理解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 4.细读12个选项,圈出关键词。 5.细读文本,边读边勾画,将那些与选项相关的句段勾画出来,方便对比。,一、文本阅读容易,相对于全国卷1、2,全国卷3的文本阅读要容易许多。全国卷1摘编自汤一介的“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全国卷2的摘编自巫鸿的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一看书名,就有点深奥。再看行文思路,全国卷3一目了然:,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

3、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

4、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

5、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

6、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可快速阅读、跳读、结构化阅读,缺点:编者识力不高;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跟2019年全国卷3相比,都要容易读,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

7、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

8、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

9、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阅读论述

10、类文本的建议,1.先看摘编自 与第一自然段,找到本文的认证对象是什么。 2.读各段首句、尾句,找到分论点句子。 3.初读文本后,细读选项,抓住关键词,回原文细读,边读边勾画,细细比对。,三、关于论述文本常识基础,1.定义与分类 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主要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表达目的。 一般可以分为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类型。,2.三要素,(1)论点: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

11、材料。分为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3)论证方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归纳论证)、引用论证(演绎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等。,3.相对陌生的论证方法,(1)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

12、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也叫事实论证。归纳法不能保证前提为真,结论也一定为真。,(2)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3)演绎论证,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 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三段论例子:,你的钱

13、包在你口袋里(大前提) 你的钱在你的钱包里( 小前提) 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口袋里(结论),四、设置选项的六种方式,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偷换概念、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

14、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五、通过刷题积累选项中容易出错的关键词,传统设题的10个陷阱及关键词,1以偏概全(绝对化)。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关键词:全部、都、一切、所有 一些、一般情况、普通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上、通常,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关键词: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日前、了、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

15、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从逻辑关系看,一般很难构成因果关系,一个结果,通常需要许多个原因才会导致。 关键词是:因为、所以、因此、由于、导致、使得,4混淆语气,即或然与必然混淆。 关键词:也许、可能、大概、大约、似乎 一定、必然、必须、绝对 从生活常识来判断,必然的判断一般容易犯绝对化错误。任何事物存在是有条件的。,5主次颠倒。,混淆颠倒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关键词:主要的、重要的、决定性的、关键的、根本的;次要的、基础的、一般的,6混淆是非,判断不当,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

16、事物加以肯定。 关键词:是、对、好、肯定、否定、否、非、莫、不 双重否定、反问句,7无中生有,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设题方向是主观推断出一些内容,或者是扩大了范围。 应对方法是回到原文比对,原文中没有的内容,一般为“无中生有”。,8混淆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 充分条件:只要就 一是两者互相混淆,二是够不成充分或必要条件。 关键词:只有、才、只要、就、就是,9混淆程度,阅读过程中,要重点圈出表程度、表范围、表状态的副词。 表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限制:仅仅、只、光、净、单、单单。,10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错位:人物错位、时间错位、地点错位 文化与生产文化范围不一样,不可替换。 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思想长得像,但不是一回事,不可换。,六、尝试主自命一个选项,方法指导: 1.先读懂文段内容与内在逻辑关系。 2.找准关键词与句子作为命选项的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