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82805036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最后一卷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时代的审美表情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至少在表面上,“美”这个概念得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尊崇,而“美学”也似乎进入了全面开疆拓土的时期。放眼望去,“美”几乎无所不在,“美容”“美体”“美发”“美肤”等名词深入人心,“科技美学”“生活美学”“居室美学”“身体美学”“新闻美学”“消费美学”“使用美学”等新潮名词大量繁殖,也越来越具有一种炫惑的时

2、尚感。医生、广告人、商家、房地产开发商等几乎都成半个美学家。“美”不再仅仅是令人心向往之而不能至的艺术的专有领域,“美学”也不复是拥有良好艺术感觉和理论思考能力的学者的专利了。“美”越来越平行、融合于生活的各个层面,“美学”则成为现实生活的一种阐释和装点,或者用韦尔施的话说:“美学走向了前台。”然而,此种美学与生活的合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边界模糊)未必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它与其说是美学的扩张,还不如说是某种与美学精神背道而驰的现实意志的胜利,就像“人造美女”的火热恰恰表明了越来越多人对现实不合理性别秩序的认同一样。韦尔施认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意味着用审美因素来装扮现实

3、,用审美眼光来给现实裹上一层糖衣。”也就是说,“美学”已经沦为一个粉饰现实造就时尚的道具、一个被用以提高物质品质和身价的幌子、一种为某些值得向往的消费行为或生活方式提供合理性的理论话语、一种帮助某一类人确立心理优势从而调适其心态增加其快感指数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天存在两种美学。除了充斥于生活中的热气腾腾的时尚化“美学”外,还有一种相形之下显得寂寞而内敛的学院化“美学”。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美学正是属于后者。总体而言,它恪守着基本的学术规范、执着于既定的学科性质,关注文艺本身的审美特性,“从美学角度探讨表现和再现、写意和写真、形似和神似、情与理、虚与实、动与静、疏与密、奇与正、隐与秀、

4、真与幻等等一系列关系,探讨如何通过上述关系的确切处理从而产生无穷无尽的审美魅力”,并且努力寻找着自身的存在理由和价值。可是,“人们太容易就美学定义来玩概念游戏,将它仅仅当作一种艺术观”。也许是日常生活在盗用“艺术”“美学”的名义吧,但如果文艺美学在面对此种泛美学主义的现实世界,只是采取无所作为的规避策略,龟缩于一般性的学科惯例、沉醉于不断加剧的思想惰性的话,其边缘化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剧,也就真的只能流于孤芳自赏了。深刻认识到日常生活审美化冲击的韦尔施也相信:“作为审美的反思权威,美学必须在诸如日常生活、政治、经济、生态、伦理和科学等领域里,来寻找今日的审美方式。”美学作为一门自足性学科的焦虑无疑

5、加剧了,当代的美学研究者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反思。薛富兴在生活美学一种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的现实主义思考中提出:“美学应以当代大众现实审美活动为起点、为归宿。审美当是人生之艺、人生之情、人生之趣、人生之福。当代美学应当走出理论美学、艺术中心论与精英立场,关心当代大众心理健康,参与造就当代大众精神幸福的文化工程。”还有论者发表美学的扩张:伦理生活的审美化,主张“以对生活的审美观取代道德观,让审美成为生活的基础和目的。”不妨这么说,文艺美学在现在以至将来一段时间的一大聚焦点必定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文艺美学的逻辑主语可能而且应该是“艺术化生活”或“生活化艺术”,美学的历史主体必须是“人”,它直接指向人

6、的生存境遇。美学没有理由将自己与生活、人生隔离开来。但美学也绝不能对于融合日常生活的“美学”尤其是时尚化美学照单全收,跟在时尚或流行大众文化后面亦步亦趋,进行肤浅的跟进和阐释。(摘编自陈望衡“美学”的焦虑与价值基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越来越平行、融合于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职业的人,如医生、广告人、房地产开发商等都成了个美学家。B.科技美学、生活美学、居室美学、身体美学、新闻美学等新潮名词大量涌现,“美”的概念至少在表面上得到尊崇。C.美容、美体、美发、美肤等名词尽人皆知,美学走向了前台,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良好艺术感觉和理论思考能力。D.当下美学与生活

7、的合流虽说是美学的扩张,但是它与真正的美学精神背道而驰,只不过是现实生活的装点而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通过列举大量美学新潮名词,描述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揭示了今天的审美表情变得越来越丰富的现实。B.文章引用韦尔施的论断,来揭示当下美学与生活合流现象的背后,美学沦为了造就时尚的道具,提高身价的幌子。C.第三段将时尚化美学和学院化美学对比,指出在泛美学主义盛行的现实世界里,学院化美学只能接受被边缘化的命运。D.全文先从时尚化美学的兴起和本质谈起,接着剖析学院化美学的性质和遭遇的困境,最后写到当代美学研究者的反思。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对时尚化美学和学院化美学,作者没有一味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进行理性分析,有思辨色彩。B.当前学院化美学因为喜欢玩概念游戏,而拘泥于美学本身的学术规范、学科性质和审美特性。C.面对学院化美学与时尚化美学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当代美学研究者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反思。D.当代美学研究者的使命之一是让美学走出精英立场,为打造大众精神幸福的文化工程贡献力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1981年3月27日清晨5时55分,中国文坛陨落了一颗巨星。一代大师、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茅盾先生逝世了,然而,极具影响的茅盾文学奖却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纪念这个来由

9、正是茅盾先生在弥留之际所留下的两封信。其中一封信是致中国作家协会的: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当时茅盾先生的想法是,一部长篇小说由于篇幅长,容量大,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所以老先生倡导设立长篇小说奖。这就是现在由中国作协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而设立的以茅盾先生冠名的茅盾文学奖。这个奖项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对于我国长篇小说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摘编自周明茅盾文学奖的由来)材料二10月14日晚,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

10、灯光璀璨,乐声悠扬,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五部佳作最终胜出。这注定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中国文学以其独特的光芒在这个勾连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时空里熠熠生辉。从1981年设立至今,38载春秋,10届评奖,40余部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光荣与梦想,不断积累着一个文学奖项的历史厚度。这一遵照茅盾先生遗愿设立,以茅盾先生命名的奖项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光荣与梦想,体现着中国文学的崇高荣誉,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传统赓续,步履不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

11、以这样的方式向文学致敬,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致敬,向伟大的人民致敬。这是对中国作家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指引下所做的探索和创造的一次盛大展示,同时也昭示着茅盾文学奖的志向:检视、挑选、甄别,然后郑重地将之交付给时间和历史。(摘编自光明日报文艺报相关报通,2019年10月15日)材料三成为老师以后的我,总在叩问自己文学究竞有什么意义?每每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大体梳理为如下阶段。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创作的时期,那是自己是知青的年代。既然自己喜欢并且具有些能力,为什么不呢?我的命运也确实由此发生改变,每年参加一至两次兵团创作学习班,还遇到好人上了大学这是我应该感恩于文学的。从复旦大学毕

12、业分配到当时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后,特别是在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以后,我的创作进入了证明自己创作才华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长,往往以责任感、使命感为动力。与此同时自我证明的意识也还是存在的。60多岁时,我做北京语言大学老师已快10年,在不断自我叩问下,终于猛醒作家之创作,始于改变自己的命运绝不可耻,持续地自我证明当然也是一种动力,但万不可终于自我证明。六十几岁的人了,还要证明自己的什么给别人看吗?都是教授了,还想把自己的命运改变成怎样的呢?进而要求自己既然感恩于文学,那么是不是该回报文学了呢?由该不该回报文学,进而想到该不该回报时代;想到该不该回报各个时代的好人,我有幸在各个时代都遇到他们,使我感受到人

13、世间不同温度;该不该回报我来自的阶层呢?表面看它给予我的不多,但往深处一想,不对了,我从它的肌理中吸取过大量的创作营养啊,而它总是默默地任我吸取,从没有索取什么。回报它,实际上也即是回报生活。我创作人世间,在很大程度上是感恩式的写作、回报式的写作。所秉持的理念,使我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看中国,使我更愿在心性上向自己笔下可敬可爱的人物靠拢。(摘编自梁晓声:用写作来感恩回报,人民日报2019年8月20日)4.下列关于“茅盾文学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茅盾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茅盾先生冠名的长篇小说奖。B.茅盾文学奖的基金是茅盾先生在弥留之际捐献给作协的25万元稿费。C.茅盾文学

14、奖获奖作品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全貌。D茅盾文学奖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茅盾文学奖历经10届,共评选出了40余部获奖作品,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光荣与梦想,不断积累着一个文学奖项的历史厚度。B.第十届获奖的五部作品是五位获奖作家的探索和创造,这些作品是作家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献礼之作。C.茅盾文学奖的志向在于对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进行检视、挑选、甄别,然后将获奖的作品郑重地交付给时间和历史去检验。D.获奖作家梁晓声认为,他创作获奖作品人世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生活给予他馈赠的一种

15、感恩、回报。6.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以梁晓声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春蚕(节选)茅盾老通宝看见老陈老爷的时候,不过八九岁,可是他想起了“铜钿都被洋鬼子骗去了”这句话,就仿佛看见了老陈老爷捋着胡子摇头的神气。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

16、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儿媳四大娘去年就要养洋种的蚕。小儿子跟他嫂嫂是一路,那阿四虽然嘴里不多说,心里也是要洋种的。老通宝拗不过他们,末了只好让步。“世界真是越变越坏!过几年他们连桑叶都要洋种了!我活得厌了!”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树,心里说。第二天早上,老通宝就到镇里去想法借钱来买叶。临走前,他和四大娘商量好,决定把他家那块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去抵押。这是他家最后的产业。“宝宝”都上山了。“上山”后三天,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也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现在他们一颗心定下来了!“宝宝”们有良心,四洋一担的叶不是白吃的;他们全家一个月的忍饿失眠总算不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