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2804133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摘要: 学习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最根本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施工中。本文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指出在其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初步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建筑施工; 教学教育评价这个术语多年来一直被狭义地理解为教育测量, 又进而被限定为教学测试。在教学实践中, 只重视测试形式, 忽视非测试形式的现象更为严重。其实, 教育评价的对象十分广泛, 教育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功能, 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

2、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 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诸多弊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 能够为师生提供促进发展的信息, 其目标在于改进教学, 促进发展及提供决策依据。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元化 , 适合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特点。1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形成性评价理论是综合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从而设计出的一种评价方式。人文主义将动机描述为可以使人成长发展及实践其潜能的内在动力。学习者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自己, 好的教育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看作是有能力的,

3、有价值的, 可以自我学习, 并且鼓励他们自觉地做到行为一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的驱动下, 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 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学习和评价的观点都由原来的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 从评价具体的、孤立的技能转变成整体和跨学科评价。认知心理学已接受了一种构建主义的哲学, 也就是当学生们构建自己的学习时, 他们学的最好;运用自我评价时学的最好; 目标明确时学的最好。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 而不是被动、盲目的, 以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

4、及进步。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潜能是主导因素, 是价值的基础, 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 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 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 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已对如何使学生们学习得更有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综合上述理论成果来设计评价方式, 可以创建出更有效的评价模式供教师借鉴,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机会, 使其能知道自己了解了哪些, 可以做些什么。2 建筑施工教学中

5、引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大土木工程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施工方法, 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因此内容覆盖面广, 实践性极强。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 考核的方式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而学生具体学到什么程度, 将来工作中能利用多少都不清楚。而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 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从而使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教学中, 主动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3 形成性评价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3

6、. 1 评价形式的多元化由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形式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 使学生从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将施工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例如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浇筑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完成后,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到的情况, 并与实际工程相对应, 同学间互相评价, 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 通过与同学的讨论, 学生可以说出他们的忧虑, 听取他人的观点, 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等外部评价的不足, 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3. 2 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试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施工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情况, 倡

7、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座谈、访谈、测试、生产实践、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例如布置实际工程情境作业。将在施工现场常见到的问题设置成情景作业, 布置在课堂上, 并且将大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这样, 即培养了同学们交流学术问题的习惯, 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进行几项施工实习操作, 如施工技术中讲到绑扎钢筋的方法时, 可以直接带学生到校内实习工厂进行绑扎钢筋的实践操作。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绑扎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对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 促进学生认真领会其中的要领。在建筑施

8、工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举办专题讲座, 主要讲授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 同时也可聘请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 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前沿知识。同时讲座结束后, 让学生自由提问, 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 2 。加强生产实践的考核, 生产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但是整个实习过程仍是在指导教师控制下进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加强工地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分期递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 实习结束后检查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 在组织实习答辩和认真审

9、阅学生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考核 3 。改革课程设计内容,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作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 也是为培养学生日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手段。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际中的一部分, 力求课程设计的最后成果达到施工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的考核, 有效的促进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 4 。4 结束语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 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弥补了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通过教学评价指导实际的教学, 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也符合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是值得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使用的。参考文献: 1 周静丽. 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 J . 职教论坛, 2009( 1) : 32- 33. 2 王兆. 建筑施工技术 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J . 煤炭高等教育,2001( 7) : 123- 124. 3 叶作楷, 潘泓. 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 高等建筑2000( 12) : 51- 53. 4 周兆银, 张长友. 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5(3) : 100-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