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3)[精选]

上传人:u**** 文档编号:182800574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3)[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3)[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3)[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3)[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3)[精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形变化2课题地形变化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上下起伏的方法。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推断 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不地势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欢乐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点1、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明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不是如何表示的。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不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才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老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1、 板书课题 地形的变化2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理解等高线地形图1、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_和_分不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比照四幅图寻 出其区不。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探究咨询 题】通过讨论,试着答复以下咨询 题在图2-40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老师强调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1、在地图上,将 一样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 。3、用

3、等高线表示地表上下起伏的地图叫 。【老师精讲点拨】图2-38地形俯视 图能表达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体等,但不能说明海拔高度和山体后面的起伏状况。图2-40等高线地形图、图2-4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清晰 的表达地面的起伏变化和海拔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的辅助理解方案】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老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确实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

4、拳头确实是立体的地形。如此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陡缓的关系就能够 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咨询 ,边答复,充分发挥学生的考虑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区分才能,以此来突出重点。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咨询 题要精妙,学生答复后老师总结,以此来打破难点。【探究结论】假如要准确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理解两个概念:等高线等深线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不?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探究咨询 题】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点。2、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老师精讲点拨】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3、 课堂小结4、 当堂训练做地理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