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君临天下的茶都,茶马古道的 重镇 ——云南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

oq****t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85MB
约5页
文档ID:1827982
君临天下的茶都,茶马古道的 重镇 ——云南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_第1页
1/5

ISSUE 4 AUG.2011/INTERIOR DESIGN / 42君临天下的茶都,茶马古道的重镇——云南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The Tea Capital and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of the Town: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incang,an Ancient Tea-horse Town in Yunnan朱 捷 唐 敏 赖志颖 ZHU Jie, TANG Min, LAI Zhiying摘 要:本文以全国最大的茶马古镇——“临沧茶马古镇”规划为论述对象该规划立足地域文化,在深度挖掘茶马古镇街文化、临沧多元民族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以及特色茶文化的同时,通过现代符号的转译手法,着重突出茶马古镇的地缘特色,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城市名片,营造具有旅游接待、商业服务、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以及适度居住功能的综合旅游文化开发区,再现茶马古道辉煌,促进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关键词:茶马古道,茶马古镇,地域文化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of the largest ancient tea-horse town in China—Lincang town in detail,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gional culture.Keywords: Ancient Tea-horse Road, Ancient Tea-horse Town, Regional Culture1. 概 述在我国海拔几千米的西南原野丛林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

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路上默默行走,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它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形态最复杂的古道之一,叫做“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始于汉,经过唐、宋、元、明的发展与扩张,盛极一时它既是国际性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文明传播的古道、商品交换的渠道、中外交流的通道、民族迁徙的走廊,还是一条佛教东渐之路如同一段流动的历史,茶马古道千余年间沉淀了无数的往事今天,我们只能通过沿途散落遗存的一座座古茶园、茶号、茶厂、城镇、驿站、集市、道路、寺院,去细细品味茶马古道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波澜……茶马古道是云南省重要的区域性历史文化遗产而临沧曾经是茶马古道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古诗云:“迎眸山色郁森森,荒岭转为茶树林岂但樵蔬沽酒肉,家家载得一萝青”[1]临沧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和普洱茶的原产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也是云南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品质最优良,产量最多的地区户户种茶,家家卖茶”的临沧,历史上一直是“马帮塞途,商旅充斥”以“君临天下的茶都,茶马古道的重镇”誉之实不为过! 项目选址位于临沧城市新区东南部,用地西界祥临路、南汀河与老城区相望,北为市一中、市中医院、书香世家等城市功能区,东为灵应山、蛮东山、团山延绵形成的林地和村庄,南至董家寨一带与机场公路相接,总面积约150公顷(图1)。

2.“茶 马 古 镇”要 素 解 析2.1 茶马古道的形态与聚落的关系茶马古道因其本身海拔较高,整体呈蜿蜒曲折状沿线众多传统聚落,它们因茶而起,因茶而盛这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聚落和茶马古作者单位:朱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唐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级景观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赖志颖,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第4期 / 室内设计 / 43道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其表现出和茶马古道相互紧密联系,体现为明显的“长藤结瓜”的形态特征另外,由于传统聚落的选址落位亦受多方面因素诸如地形、朝向等影响,因而其与茶马古道之间又形成了贯穿、邻接和偏离三种空间模式(图2)2.2 茶马古镇地域性传统空间结构分析茶马古道聚落虽有着各异的整体形态,但在其内部空间结构上,它们却都有着相同的构成因子就其中心而言,茶马聚落一般因商而起,因此聚落通常以其中部的四方街为核心,在四方街周边则多为戏台、会所等公共性建筑和商业建筑而四方街通常为古镇主要街巷的交汇之处,由主要街巷分出的支巷道又分散蔓延,控制着古镇的整体格局此外,茶马古道聚落选址多为水土丰富之地,因此聚落内多有水系蜿蜒穿越,和街巷共同构成了古镇的空间格局(图3)。

2.3 茶马古镇地域性传统空间形态分析(1)线性空间传统茶马古镇中线形空间主要由街道、巷道、水系构成(图4)街巷空间的尺度是以人的步行交通系统为依据,街道的宽高比为1:2的关系,尺度宜人、亲切,呈现出典型的线性空间由溪流形成的一些巷道空间更是宛如古镇的“毛细血管”,上有缝天、下有细水,形成了更为迷人的尺度同时为了用水方便,常常形成伴水而居独特的水街和水巷,即使是无法靠近水,也要筑沟引水,与街道平行其引水的方式主要包括:穿越厨房、院落水池、借水入宅等2)院落空间在历史久远的茶马古道沿线,散落着众多独具特色传统聚落,这些由不同民族、文化所交融而成的传统据聚落群,有着其富有特色的传统平面型制但在这其中,却始终呈现着一种“尚中”、“尚方”的特有文化基因尚中”即指在建筑平面布局中,整体呈中轴对称之势,中部后端为正房,前为花厅、前厅等,前院则通常还设有照壁在主轴线两侧,则设有厢房作为围合在房屋之外,通常形成位于主轴线之上的天井空间和位于主轴线两侧厢房之间的楼角天井通过封闭的建筑实体和通透的天井空间,建筑形成了虚实有致的独特效果而“尚方”则指在空间构成中,房屋、天井通常呈现方形,这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天圆地方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功能充分适应的体现(图5)。

2.4 茶马古镇地域性传统建筑分析(1)建筑形式茶马古镇传统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两坊拐角、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2]在基本建筑形式导引下,传统民居通过简单的房屋和天井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形式(图6)2)建筑外形茶马传统聚落的屋顶形式在整体上呈现出图 3图3 茶马古镇地域性传统空间结构示意图5 茶马古镇院落空间示意图 5ISSUE 4 AUG.2011/INTERIOR DESIGN / 44高低有致,错落变化的形式屋顶通过“起山”和“落脉”等处理手法,构筑了优美的天际线和屋脊优美秀丽的曲线而在山墙面,收分的墙体共同构成了优美飘逸的建筑外观就建筑屋身特色而言,茶马聚落传统建筑外观较为封闭,多为背立面,只有当有入口时才形成“正立面”而临街的建筑则通常对外设商铺才形成正立面,通常为每一开间一个小铺面另外,也有三间合一的较大铺面,立面上地层每间皆为可拆卸的六合门,上层与下层的比例相当对于二层不带重檐的商铺,上层则通常形成别具特色的围栏和吊瓜此外,传统的商铺因各家各自修建,因此其整体也略有进退,立面显得生动灵活建筑屋基的勒脚部分多为条石、大块毛石组砌,外面显得平整,缝内的砂浆不露面。

遇有开口处,地面的台阶踏步多用青石五花石的条块铺筑此外,在部分装修较为精致的建筑勒脚处,还通过不同颜色的块石组合图形,或通过拼缝隐现暗花,显得含蓄、雅致而不张扬(图7)3. 规 划 设 计 理 念——体 现 地 域 图 腾 文 化 特 质理念一:引图腾文化之溯源图腾的抽象以牛为原型,牛崇拜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联系,劳动与劳动人民,各民族与各民族文化,无不与古老的耕种息息相关提取的形态暗含“田”字,意表农耕方式—聚落—对牛和耕地的依赖,同时暗含“w”字母,意表world(世界的)(图8)理念二:得规划理念之图底规划架构在形态上揉取地域图腾文化的特征,通过“牛头”筑形的理念,结合规划地特征及状似牛图腾的印象下,得之该理念由构架呈现出大体土地图底关系,以结合使用要求为前提,规划理念得以在形式上与图腾文化协调,纵贯规划理念的来源(图9)1)项目定位立足地域文化,深度挖掘茶马街商文化和临沧多民族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自然山水文化、特色茶文化,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城市封面;根植旅游发展,成为促进临沧旅游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核心服务平台;承载城市功能,营建特色化城市功能配套区,具有旅游接待功能、商业服务功能、休闲度假功能、文化体验功能、以及适度的居住功能;践行城乡统筹,以中央统筹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临沧新家园行动计划为推手,实现文化、经济、社会三效统一。

(2)规划远景“以时率空”,运用时间之轴的概念,将用地划分为茶马聚落区、茶马古镇区两个板块(图10),以小溪汇流的地脉形式语言,和原生态、后现代等建筑风貌塑造,展现茶马文化影响临沧城乡建设的典型片段,让人们徜徉其间,于时空穿梭之中,尽情享用现代服务业提供的物质文明,充分感受茶马古镇的独特文化氛围 4.实 体 环 境 设 计这是一座弘扬茶马文化特色的古镇,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古镇,这里有着设计师的梦想,有丰富的景观层次、人车完全分离的交通系统,复合的生态水系,步移景异的街巷,美轮美奂的广场,标志性的四方街、戏台、楼阁、会馆、塔、水榭、桥、塔、亭、牌坊、阁楼,还有迷人的院落空间、屋顶、古树,水井、照壁(图11、12)1)诗意的规划构思规划方案的构思有诗为证,着重突出茶马古镇的地缘文化特色缘溪仄径横独木(山道),一碧万顷沁杯茶(茶园),歌舞箫声悦留客(民族文化),星月相伴挂骑鞍(马骑)采用符号转译的手法,在规划布局中,体现“多民族文化融合”及“茶、马、山路”等“茶马古道”的构成元素2)地域特色的规划布局规划结构以时间之轴、理水之轴两条轴线进行架构,形成“一环、二轴”的规划格局以时间之轴来体现历史与空间发展时序,以聚落、小图6 茶马古镇建筑形式示意图 62011年第4期 / 室内设计 / 45镇、城市来体现时间分割与建筑特色。

以理水之轴,来突出、强化茶马风情古镇的特征,打造古镇的特色水景规划形成茶马聚落区、茶马古镇区茶马聚落区位于用地东部的山坡地上(图13),在广袤的茶海之中,规划设计的酒店、客栈、寺院、禅修所、茶园、茶厂、茶墅山庄等内容,以及经过修饰改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星罗棋布,由“茶马古道”长藤结瓜式地串联起来 在这里,人们可以古道寻幽,遥想马帮客的长途跋涉,可以深入寺院禅修,体味宗教的静谧和俗世的超越,或是在酒店、客栈下榻,于繁忙的商务之余,享受独特的茶疗、泥疗和温泉浴,洗净职场的疲惫与旅途的纤尘,还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临沧风格独异、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更可以亲眼目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实践,感受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家园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果:旧村、旧房得到彻底改造,村民生计产生显著改善,传统”一产”向现代”三产”跨越式发展茶马古镇区位于平地南部(图14),规划布局充分彰显传统古镇“尚中”、“尚方”的空间特色,灵活运用“一坊两阁”、“两坊转折”、“三坊一照”、“四合五井”、“六合同春”等地域性建筑模式语言,既考虑到承载各种使用功能的广泛适应性,又有形态丰富的建筑群与路网、水网有机交织,形成和谐的肌理关系 其中四方街、酒吧街、美食街、茶叶街市、茶马驿站等重要节点,凝练地体现茶马古镇的传统特色要素。

还有形态各异的驿馆、宅院,宜商宜游宜居,起到丰富本区功能内涵的重要作用 它们共同营造出茶马古镇的历史场景,使沉寂已久的茶马文化在此复活!深厚的文化底蕴,繁荣的商业景象,仿佛向人们折射出昔日马帮客艰辛之中的灯红酒绿,悲壮之余的歌舞升平 (3)“筑路”——文化图腾的落地以牛为原型的图腾抽象架构起茶马古镇区的主要道路格局,建构城“三纵五横”主次干道系统,其余支路联系其间,在山坡地则随山形走势设计蜿蜒的“茶马古道”,并通过车道或梯道与平地路网连接成整体4)“理水”——人水和谐的营造 规划以临沧的母亲河澜沧江为原型,对用地范围内大规模的现状水体进行整形疏浚,并东汇山间小溪、西通南汀河成为活水系统以此为依托,支状水系深入各地块,形成“小桥流水多,人家尽枕河”的高原水网景象5)“点景”——文化特色的强化规划借鉴中国传统“集称文化”精髓,点景18处,分别是:灵山烟雨、 古寺斜阳、 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