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278978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师说】2014-2015 学年高中历史 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习题 人民版必修 1一、选择题11949 年 1 月 19 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题干中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应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充分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选 C 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

2、 1954 年一届人大确立的。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 1956 年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C2昨日的报刊就是今日的历史资料。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共“七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中共“八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从图片中的“普遍宣传共同纲领” ,可知该新闻发表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之后,这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即可准确判断为 B 项。【答案】B3民主和法制是现代文明的两大标志。近代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先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下列有关这三个

3、法律文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B都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C都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D都是民主革命斗争的成果【解析】三个法律文件都规定了国家主权归人民所有,都是对民主革命斗争成果的法律确认,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答案】C241954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四、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

4、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解析】1954 年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排除 A 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 1949 年,排除 B 项;C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并且表述错误,故排除;材料体现了政协由代行国家权力的机关转变为具有政治协商职能,故选 D 项。【答案】D5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权分立制度A BC D【解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 B 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6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与 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有关的图片,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 毛 泽

5、东 致 宋 庆 龄 的 亲 笔 信 前 来 参 加 新 政 协 的 宋 庆 龄) ) 毛 泽 东 迎 接 民 主 党 派 代 表 中 国 民 主 建 国 会 代A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B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C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D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解析】根据“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涵作答。A、B、C 说法错误。【答案】D7周恩来 1958 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 ”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

6、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权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民族分布等具体国情在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中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周恩来的论述即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答案】C8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 ”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3A辽朝的“蕃汉分治”B郑成功收复台湾C建立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边疆的安全与中枢权威的巩固相互联系。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稳定边疆,以巩固中央的权威。A、B、C 三项明显不符。故选D。【答案】D9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主要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地理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

8、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机构,所以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10截至目前,中国共建立各级民族自治地方 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5%,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64%左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实现其当家做主的权利,允许其保留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字,所以说不是消除民族差别,错误。【答案】A11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

9、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故选 B 项。【答案】B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 B4C 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

10、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故错误。正确答案选 A 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展;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

12、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和目的。【解析】本题以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考查点,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问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从历史的原因总结。【答案】(1)时间:1949 年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相互同化、相互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

13、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5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体现的原则。(3)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答案】(1)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思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