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7894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市第一中学 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2012.1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其中 16 题、1822 题填涂在机读卡上,其余题目书写在答题卷上。第卷(共 69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 齿轮,而是 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

2、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 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 别价值的能力。相应 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金耀基 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 说是一部争学术 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 认识此点,故 说:“思想自由之通 则,正大学之所以 为大也。 ”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

3、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 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 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就在 诺斯兰 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 l945 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 说:“ 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 ”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 说:“ 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 带来的

4、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 人成为独立的个体, 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 继承者。实际 上,通 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 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 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 视。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 “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 释说 :“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 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 ”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

5、欢听,他们 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 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 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 营,从教 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 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 动社会进步,才能 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 2012 年 6 月看历史 )2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

6、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 ,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

7、学的重要作用。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二、古诗文阅读(30

8、分)(一)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 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 。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 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 诉请 代,不能得,自是

9、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 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 书监,封永 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 尝曰:“ 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 诏郡国无来贡 ,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 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帝然之

10、,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 ,多所原赦。3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 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 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 为 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新唐书虞世南传)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B炀帝虽爱其才,

11、然疾峭正 疾:痛恨,不满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D妻妾被服拟王者 被:穿着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世南抱持号诉请代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

12、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齐楚地震、水灾,采取郡国不来朝贡,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 (3 分)(2)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3 分)(二)文言文断句(3 分)8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 6 处)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

13、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 )(三)古代诗词阅读(6 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4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1)词的上阕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 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14、 (苏轼定风波 )(3)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元代戏曲家 的杂剧代表作。(6)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 229年的历史。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北京声音吴越客居京城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静。北京的静,当然不是荒凉的静。这个城市,人口数以千万,商圈喧哗,楼群生长,昼夜有航班起落。然而,所有的声息都如同碎片,顺着风, 搅起一些, 还没听真切,它们就低下来,着地了;所有含

15、混的响动,像河底的泥草,像茶杯里的渣脚,微小地交织在主体的边缘,反而映衬出静的亘古远大。北京的静,和城市地理相关。三面雄关,指缝间漏下一个平原,不接水路,气质上与山居相近。北方苦寒,气候干燥,日短夜长 ,并不适宜欢饮达旦。 历史也 为北京人留下了惯看秋月春风的稳健。年 轻时爱瞎侃吹牛的,倘不是为了 谋生, 过一定年龄还这样,就教大家都瞧不上。皇城根下的平头百姓,基因里埋着“揣着明白装糊涂” 的地 线。北京的静,使之真正成为北京。在首都博物馆的非物质遗产展览会上,我得知有 “北京声音”这一项,十分好奇。首博一位女士托人传给我原始素材,包含二十多个各有名字的声音文件:唱京 剧,二胡,蝈蝈,花鸟虫鱼市场,空竹,驴,磨剪子磨刀,清扫寺院,寺院钟声戒台寺清晨台阶上扫地的唰唰声。 扫帚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