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77987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14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14 学年第二学期 3 月份宣黄董三校联考八年级语文测试卷出卷:董各庄中学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芦荟(hi) 宽恕(sh) 炽热(ch ) 文绉绉(zhu)B、匿名(n) 不逊(xn) 眼翳(y) 绯红(fi)C、诘责(ji) 瞥见(pi) 穈先生(mn) 深恶痛疾(w)D、锃亮(cng) 滞留(zh) 庶祖母(sh) 抑扬顿挫(c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樱花 标致 辫子 遗民; B、 挟着 脱漏 和蔼 解剖C、 严厉 寡妇 宽恕 诲辱 D、野蛮 羞愧 嬉戏 质问3、下列各项中修

2、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比喻 排比 排比 拟人 B.拟人 对偶 排比 拟人C.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 D.比喻 对偶 拟人 比喻4、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 分)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5、下列四句话中符合“简洁”要求的一项是() (2 分)A、爷爷头上的白发全白了,老远一看,雪白一片。B、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五月一日的国际劳动节。C、内

3、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D、全校的各班同学积极参加了这次读书活动。6、读一读,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 (5 分)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 ( ) 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 ( )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 ( ) 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崇敬 ( )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 ( )A.年轮 B.虾 C.羊 D.蒲公英 E.云7、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答题。 (4 分)1984 年 4 月 26 日至 5 月 1 日,美国总统里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中美建交后首位在任时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在西安参观兵马俑时,里根总统将手轻轻

4、地放在一匹陶马背上,从前往后摸,一直摸到马屁股才停下来,拍了一下马屁股,扭头问:“它会踢我吗?”然后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事后,香港一报纸将里根总统拍陶马屁股的巨幅照片登在醒目位置,标题是:“里根总统拍中国的马屁。 ”(1) “它会踢我吗?”隐含的意思是(2)用”里根总统拍中国的马屁”做标题妙在何处?8、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的完整(2 分) 。A、时鱼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9、名句积累(5 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_。

5、赤壁(2)山河破碎风飘絮,_。 过零丁洋(3)_,_,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 ,_ ,_。 五柳先生传(5)_,不汲汲于富贵。(6)_,病树前头万木春。(7)_,铜雀春深锁二乔。第二部分:阅读短文(一)文言文阅读(共 24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6、?其真不知马也。10、本文选自 作者_,字_ ,_ 代_ 家。为_之一。 (3 分)1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 分)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 分)骈死于槽枥之间(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 ( )虽有千里之能( )1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3 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14、翻译句子(4 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5、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

7、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 、 “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3 分)16、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2 分)17、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2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父子的母校(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渣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

8、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9、(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11)父亲夸,好儿子!(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

10、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了一串长音。(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19)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20)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21)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23)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

11、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一场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师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那个门,看见了没有?(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12、(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儿子对父亲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33)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 年第 11 期)18、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3 分)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19、8-12 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3 分)20、儿

13、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4 分)21、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 分)“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信不信?那家伙!”(符合)第 句。(不符合)第 句。22、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4 分)第三部分:写作训练(30 分)23、以“假如我处在 的位置上”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400 字的作文。附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B 2、C 3、B 4、略 5、C 6、E A D C 7、略 8、Ab Ba Cd Dc 9、略第

14、二部分:短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0-15 略 16、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17、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二)现代文阅读18、(3 分)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 儿子进了“母校”19、(3 分)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1 分)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