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76381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级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中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命题人: 用时:150 分钟 总分:150 分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 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题。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成化弘治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习尚的巨大改变,尤以嘉靖至万历年间最为明显,这一社会变化带有全国普遍性,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其基本动力来源于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江南

2、地区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丝织业为核心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增加;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内地,货币的增加极大刺激了消费,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高消费成为时尚,文献中记载的奢靡风俗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反映。嘉靖万历时的余姚县志以及余姚江南徐氏宗谱生动而细致地记载了绍兴府余姚地区的这一风俗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社会变化对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由于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进一步依赖市场,物质欲望迅速增长,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 。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 “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高消费首先冲击了现有的身份等级秩序。服

3、饰不能反映身份,女性方面“求乞之妇、贱艺之妻、奴婢离主而居,媪妪秽行而淫者”与士大夫妻女头饰相同;“星卜商贾、俗子村夫、艺流博徒辈”无不戴巾,而且“无论上下贵贱,悉皆有号” ,与士大夫浑然无别。时人的心态令人担忧, “且有无一缗之产,而制服数缗之衣” ,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这样的社会图景,迥异古昔。明代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还表现在士大夫数量的激增。科举制度下的士大夫,至明中叶数量庞大,江浙又是科举制最为发达的地区,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而引人注目。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使其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主导作用。士大夫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裕生活,是奢华风俗的推波助

4、澜者;另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官府的要求又促使他们成为原有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地方志是从批判的角度记载奢靡风俗的,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宗族组织迅速普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士大夫组织宗族进行制度建设,移风易俗,以维护社会秩序有密切关系。士大夫响应国家推行乡约的号召,使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所以风俗的重大变化与宗族组织的普及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而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离不开对于士大夫动向与特性的把握。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代嘉靖至万

5、历年间,中国社会在风俗习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江浙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迅猛发展,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物质资料极大2丰富,这些因素促使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C随着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追求高消费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民众强烈的物质欲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D 余姚县志 余姚江南徐氏宗谱记载了明代绍兴府余姚地区在嘉靖、万历年间的风俗变化,也表现了这一变化对当地百姓生活观念的影响。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明代士大夫的数量急剧增加,士大夫阶层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使明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B士大夫阶层在明代中后

6、期起到了特殊的社会作用: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他们的学识和身份又促使他们极力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C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自觉加强宗族建设,通过宗族乡约化、组织化,达到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D士大夫阶层既引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又通过宗族建设维护社会秩序,都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明代中后期,服饰不再像前代社会那样作为身份、等级的代表, “求乞之妇”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可以戴同样的装饰品,俗子村夫也在装扮上与士大夫没有多大区别。B明代中后期的一些地方志通过对当时奢靡风俗的批判来号召民众改变不良的社会风俗,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意愿。C明代中后期社

7、会风俗的重大变化和宗族组织的建设普及相伴相生,都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士大夫阶层在明代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士大夫的动向、特性是研究明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由之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傅岐 ,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竞如期而

8、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 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 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

9、之弱。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3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 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日:“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0、( )A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咎:罪过 B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止:举止C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间:时机D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 当:如果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3 分) ( )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及景背盟,莫不叹服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傅岐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B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

11、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却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太守对此惊叹不已,当即将傅岐审理案子的情况上报。C为让梁国把叛臣侯景交还魏国,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揭穿了魏国的阴谋。D在叛将侯景的要挟下,梁国与侯景订立城下之盟,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后来侯景果然背盟,率兵攻城。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5 分)(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

12、面这首唐诗。完成 8一 9题。乱 后南宋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因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注】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虚壁:空荡荡的四壁。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5 分)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而具体的解说。 (6 分)4(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重湖叠嗽清嘉。_,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2)莫听穿林打叶声,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

13、波)(3) 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形影相最。(李密陈情表)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一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 分)啼血红鸟钱 岩木镇依山傍水。山重重,阻断了路,水潺潺,行不了舟。青年诗人小鱼费尽周折才来到这偏僻的小镇。小鱼来到小镇是为了见见诗友红鸟。小鱼想自费出版一本诗集,手头缺钱,于是想到红鸟。红鸟为创办一本诗刊瀑布 ,曾向自己约过稿,小鱼的诗在省内诗歌圈子里有一定

14、的影响。诗歌现在不景气,诗人们正忙不迭地“逃离”和“自杀” 。小鱼不相信一个山村青年能创办一本诗刊,向作者支付稿酬更让小鱼觉得是天方夜谭。小鱼后来还是很随便地寄去了几首短诗,但根本不抱希望。没想到半年后,小型真的收到了一本很不错的油印诗刊,同时还收到了五十元稿酬,小鱼很是激动了一番。一个先富起来的山村青年,竞如此钟情诗歌,这实在让人兴奋。很遗憾,小鱼一连问了几个人,都摇头不知道木镇有个名人叫红鸟。第六位是个青年,他耐心地听完了小鱼的解释,便暧昧地笑道:“你要找的人是丁二宝吧?”众人闻罢恍然大悟起来:“对,对,丁傻子写诗”“红鸟?”“哗”众人哄笑着四下散去,又在远处立定,目光再肆意地把诗人小鱼剥

15、光了一次又一次。小鱼诧异不已。小鱼立在白房子前问门口的汉子。汉子坐在那翻飞着篾片编织着篾器。汉子抬眼白了一下诗人小鱼,旋又低下,同时从嘴里挤出两个字:“死了!”“这不可能!”小鱼失态地惊叫了一声。汉子再一次抬起头,面无表情:“我是他父亲。我说他死了,那他肯定就是死了。 ”“这”难言的悲哀迅速地扩充小鱼全身。小鱼突然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于是失魂落魄地在光滑的青石小道上踢踢踏踏。“我领你去,我儿子现在一人住在后面的山上。 ”从屋子里走出来个老妇人,朝小鱼笑笑,笑得很悲哀。小鱼默默地点点头,是该到红鸟坟前向他道个谢,问声好。上了山,让小鱼惊喜的是小鱼看到的不是坟头,而是一间茅棚。在翠翠青竹间,茅棚安详得宛如摇篮中的婴孩。茅棚门锁着。5“大概又是下山给人家抬石头去了,这一下就不得回来了。他抬上几个月石头挣上一笔钱后,就呆在这屋里写诗、编诗。 ”“他老子反对他写诗、编诗,说弄这玩意生不来钱还耗钱。他不听,他老子便把他从家里撵出来了。撵出来了他也不恼,在山上搭个茅棚还写、还编。 ”“镇上人都笑话他为丁傻子。我看这孩子是有点傻了,我只这一个儿子呢!”小鱼脸紧贴门缝,和阳光一起挤进屋。目光所及,仅是零零几件破落的用品,惟有一台油印机崭新,这让小鱼灵魂震撼。“镇上有家闺女是个跛子。我托人去说亲,人家姑娘说,自己腿不好,再找个脑不好的,这日子怎么过?”“邻镇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