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76376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级八年级下历史半期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级八年级下期历史半期考试试题(范围:1_12 课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0 分)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下列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A、新疆和平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 C、青海和平解放 D、云南和平解放3、下图中的这枚邮票由原

2、邮电部于 1952 年 1 月 1 日发行,发行这枚邮票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4、有人总结了一个“政权三部曲” ,即“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建设” 。下列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政权巩固”性质的事件有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A、 B、 C、 D、5、建国以来,我国以执行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至今“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 ( )A、19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 C、19 世纪 60 年代 D、

3、20 世纪 60 年代6、右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反映出( ) A、新中国走上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 B、 “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民主与法制建设C、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 D、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 )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 1954 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8、 “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包产到户,迎来春花万朵;政策放宽,呈现瑞气千祥” ,这两副对

4、联分别是哪两个时期的历史写照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A、 B、 C、 D、9、1949 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艰苦创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国际主义人道主义A、 B、 C、 D、11、初二学生正在搜集以下相关资料:一

5、五计划、三大改造、一届人大召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在做什么主题的史料整理( )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 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1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 ( )A、毛泽东的话是真理 B、“两个凡是”的方针C、“左”的指导思想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3、2010 年 5 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

6、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14、徐小明同学的爸爸收藏了刊登右图所示文章的一份报纸,下列不能作为收藏理由的是该文章的发表( )A、标志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C、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使用1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 )A、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 B、1978 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

7、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7、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通过了共同纲领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19、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澳门记者联合会主办了“十年回眸”全国巡回

8、图片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片介绍的是 ( )A、 “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B、澳门回归促进了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往来C、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D、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20、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C、 “一国两制”构思适合港澳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二、图说历史:(10 分)21、2010 年是我国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下面两幅图真实再现了深圳今昔面貌,请你结合这两幅图片和深圳发展的历程,判断下列说法哪些

9、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 ,哪些是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5 分)(1)今日的深圳已由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2)深圳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很好。 ( )(3)深圳的巨变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4)深圳的巨变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 )(5)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珠海、汕头和大连。 ( )22、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留下美好的记忆;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照片,能承载一份份温暖下列一组照片是新中国四代领导人与少数民族代表在一起的历史照片。请看照片,思考并回答问题:(1)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分布格局上呈现出什么

10、特点?(2 分)(2)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 分)三、材料分析题(40 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春联可以折射社会的风貌,1974 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1980 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 1974 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是由于(2 分)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C、实行人民公社化 D、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二、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2)、根据所学历

11、史知识,材料二中 1979 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有关。写出这次会议名称,这次会议使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其中“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包括哪些地区?(14 分)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3)、这次会议后我国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从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对什么的改革?(4 分)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领袖人物在

12、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曲中让我们“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_和_ (只填序号) 。 (2 分)材料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2)图一、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党对农村实行的什么重大措施?图四中出现的场景主要得益于国家实行的什么政策?图四场景位于哪个省?(10 分)材料三 、历史上,中共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议一:在 1954 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会议二:这次会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其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材料三中的会议一和会议二分别是指党召开的哪一次会议?会议二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6 分)(4)综合上述内容及问题,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认识?(2 分)四、活动与探究(10 分)25、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