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7362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高 考 语 文 古 诗 赏 析天津卷野菊 杨万里未 与 骚 人 当 糗 粮 , 况 随 流 俗 作 重 阳 。 政 缘 在 野 有 幽 色 , 肯 为 无 人 减 妙 香 。已 晚 相 逢 半 山 碧 , 便 忙 也 折 一 枝 黄 。 花 应 冷 笑 东 篱 族 , 犹 向 陶 翁 觅 宠 光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1. 颔 联 描

2、绘 了 怎 样 的 野 菊 形 象 ? ( 2 分 )答 : 野 菊 生 产 于 山 野 , 花 色 清 淡 , 香 气 清 馨 。 不 因 无 人 欣 赏 而 减 其 香 , 不 为 外 部环 境 而 改 变 内 心 的 高 洁 。1. 请 自 选 角 度 赏 析 颈 联 。 ( 3 分 )答 : 修 辞 : 对 偶 , 借 代炼 字 : “逢 ”“忙 ”等色 彩 : “碧 ”与 “黄 ”映 衬情 感 : 喜 爱 之 情( 3) 尾 联 化 用 了 陶 渊 明 那 句 诗 ? 表 达 了 作 者 怎 样 的 志 趣 ? ( 3 分 )采 菊 东 篱 下率 性 自 然 、 超 凡 脱 俗安徽卷

3、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翻译】: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 分)2答: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 分)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 生

4、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 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江 西 卷江城子 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翻译】:西城的杨柳轻轻的逗弄着春天,这勾起我离别忧愁,止不住热泪盈眶。还记得你深情地为我栓归来的小舟,还有那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我们当年离别的情形;如今你不见,只见水空流。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停留。悠悠离别恨,何时是个头?柳絮飞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登上楼。即便春江水都

5、是泪水,也流不尽我心中的忧愁。(1)概括“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 分)答: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 分)答:_(1)意象的内涵:杨柳,指代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

6、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山东卷吴 松 道 中 二 首 【 其 二 】 晁 补 之3晓 路 雨 萧 萧 , 江 乡 叶 正 飘 。 天 寒 雁 声 急 , 岁 晚 客 程 遥 。鸟 避 征 帆 却 , 鱼 惊 荡 桨 跳 。 孤 舟 宿 何 许 ? 霜 月 系 枫 桥 。 【译文】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我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

7、急地避了开去;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天既已黑尽,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广 东 卷余杭四月元 白 珽四 月 余 杭 道 , 一

8、 晴 生 意 繁 。 朱 樱 青 豆 酒 , 绿 草 白 鹅 村 。水 满 船 头 滑 , 风 轻 袖 影 翻 。 几 家 蚕 事 动 , 寂 寂 昼 关 门 。【翻译】:四 月 里 的 杭 州 , 天 空 晴 朗 , 万 物 复 苏 , 一 派 勃 勃 生 机 。 绿 树 上 挂 着 红 樱 桃 ,红 艳 欲 滴 , 青 豆 配 着 琥 珀 色 的 美 酒 , 爽 口 宜 人 。 村 头 田 外 , 满 眼 的 绿 草 铺 成 垫 子 一 般 ,白 鹅 就 在 上 面 嬉 戏 。 简 直 就 是 画 。 春 涨 水 满 , 船 行 水 上 , 轻 快 如 飞 。 微 风 轻 拂 , 薄 薄

9、的衫 袖 翩 翩 起 舞 , 在 水 中 映 出 美 丽 的 影 子 。 面 对 如 此 怡 人 的 美 景 , 人 的 心 情 也 飞 起 来 了 吧 。家 家 户 户 都 在 忙 着 养 蚕 , 为 防 外 人 冲 犯 , 门 户 闭 得 紧 紧 的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 、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4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

10、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2)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 分)【答案】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

11、(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福建卷望江南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 ,兼中书侍郎。【注】“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箬,箬竹,竹子的一种。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

12、为:怎么能。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屿,小岛。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缩鳊,缩着项的鳊鱼。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翻译】:老渔翁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在烟雾迷蒙的傍晚时分回去。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阅 读 下 面 这 首 诗 歌 , 回 答 问 题 。 (6 分 )( 1 )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 分)答: .5(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

13、句简要谈谈。(3 分)答: 答( 1 ) 要点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 ) 示例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湖 南 卷度破讷沙 李益破 讷 沙 头 雁 正 飞 , 鸊 鹈 泉 上 战 初 归 。

14、 平 明 日 出 东 南 地 , 满 碛 寒 光 生 铁 衣 。【 翻 译 】 : 凯 旋 越 过 破 讷 沙 沙 漠 的 队 伍 惊 飞 了 大 雁 , 在 鸊 鹈 泉 上 战 胜 了 敌 军 的 将 士们 刚 刚 归 来 。 一 轮 红 日 从 东 南 方 的 地 平 线 上 喷 薄 而 出 , 在 广 袤 的 平 沙 之 上 , 行 进 的 部 队蜿 如 游 龙 , 战 士 的 盔 甲 银 鳞 一 般 , 在 日 照 下 寒 光 闪 闪 , 而 整 个 沙 原 上 , 沙 砾 与 霜 华 也 闪烁 光 芒 , 鲜 明 夺 目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边塞 诗。(2 分)(2)请从

15、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曾 宰 西 畿 县 , 三 年 马 不 肥 。 债 多 平 剑 与 , 官 满 载 书 归 。边 雪 藏 行 径 , 林 风 透 卧 衣 。 灵 州 听 晓 角 , 客 馆 未 开 扉 。【翻译】:邹 明 府 曾 经 在 西 畿 县

16、就 任 三 年 , 勤 于 政 务 , 衣 食 节 俭 , 以 至 于 马 都 没 有 长出 来 肥 膘 , 更 说 明 人 没 有 贪 污 腐 败 , 非 常 清 廉 。 为 偿 还 高 筑 的 债 台 , 只 好 把 佩 剑 卖 了 。任 满 以 后 , 没 有 搜 刮 民 脂 民 膏 , 满 载 而 归 的 仅 有 一 车 诗 书 。 如 今 他 冒 着 边 关 风 雪 远 游 朔6方 , 这 一 路 狂 风 暴 雪 , 路 上 都 看 不 到 他 的 踪 迹 , 大 风 吹 来 就 掀 起 了 他 身 上 的 睡 衣 。 他到 了 灵 州 , 每 天 早 上 能 听 得 到 报 晓 的 号 角 声 , 他 深 居 简 出 , 家 里 的 人 客 房 根 本 没 有 开 过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2)贾岛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