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73298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村一品刘垸村粉笔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刘大锋致富故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垸村粉笔一村一品刘大锋中华粉笔第一村粉笔村致富的故事农村新报讯报道小小粉笔,粉笔刘垸村一村一品中华粉笔第一村的故事,他养活一个村,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跟我们走进今天的中华粉笔第一村,这里走出一个粉笔大王刘大锋,他把一个小不起眼的粉笔出口到全球 200 多个国家,他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还被评选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让刘垸村的粉笔走出国门,引来外商纷至沓来,石膏储量达 13 亿吨,成就中华粉笔第一村石膏储量达 13 亿吨,纤维石膏储量、品位居全国之首,应城市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 。位于黄滩镇的刘垸村,和粉笔有着不解之缘。走进刘垸村,几乎每家门口都摆放着叠架,上面晾晒着五颜

2、六色的粉笔,颜色不同,形状各异,让人眼花缭乱。“早在放前,刘垸村就有农民开始制作粉笔,然后挑着担子到周边地区卖。 ”村支书刘汉涛介绍。改革开放后,村里涌现出 70 多户粉笔专业户,有的自产自销,有的则为上海、广东等地客户贴牌生产。最初,两块木板拼接组成模具,只能生产 35 根粉笔,到现在的铜制模具,一次能生产 800 根。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刘垸人看到了无限商机。现在,全村 1000 户农家,八成生产粉笔,产销量约占全国 85%的市场份额,被称为“中国粉笔第一村” 。 “人均收入超过 7000 元。 ”刘汉涛自豪地说,小小粉笔让农民荷包鼓起来了,房子越盖越漂亮,日子越过越好,有的还买了小车。“

3、夕阳”到“朝阳”的转变过去的粉笔,最大的问题是散落的灰尘满天飞。刘垸人积极研发,生产的环保粉笔灰尘少且垂直下落。在书写型粉笔的基础上,还开发出智能玩具型、知识运用型、灭虫杀菌型、玩具卡通型、竞技运动型等五大类 300 多种规格的粉笔。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学校对粉笔的需求量逐渐降低,订单量也大幅下降。曾被人称为“夕阳产业”的粉笔业,似乎日薄西山。要想生存,就要勇于变革。刘垸人跳出粉笔生产的小圈圈,进行产业延伸。于是,这家办起了膏粉厂,那家办起了模具厂在做好粉笔产业的同时,刘垸村发展关联行业,走出了一条集生产、模具开发、印刷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刘垸粉笔卖到联合国 刘

4、垸村的粉笔行业迅速发展,有的成立公司,有的走南闯北建立销售网点和分厂。一时间,市场风起云涌、鱼龙混杂,冒牌伪劣、恶性竞争等事情时有发生如何稳定和开拓市场,这个难题又摆在刘垸人面前。刘垸村投资 300 多万元,建立粉笔批发市场,吸纳 300 多户粉笔经营户,并和全市 2000 多家粉笔加工专业户和省外粉笔经销商建立业务往来。组建的粉笔销售团队,遍布全国 20 多个省市;通过网络营销,将产品卖往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该村回乡大学生刘大锋,看准时机,成立公司,注册了文华牌商标,他特别注重产品和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谈生意,刘大锋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询单,再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 “沃尔玛销售文

5、华公司的粉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我的客户。 ”这位“粉笔大王”对未来充满信心。全村 385 户,有 340 户从事粉笔生产,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2005 年,全村粉笔行业产值 18 亿元。这就是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一个因粉笔而闻名全国的小村,号称“中华粉笔第一村”.一个人与一个产业粉笔,是刘垸村的传统产业。刘垸村人多地少,人均几分地。解放前,刘垸村集体就开始利用应城“三宝”之一的石膏资源制作“浆粑” ,用来给糙米“加白” 。“浆粑”的制作工艺与粉笔类似,至于谁是最先转型做粉笔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刘垸村民众说纷纭。但现年 64 岁的刘银海无疑是最早的一批。“没有刘银海,就没有刘垸粉笔产业

6、的今天!”有人这样评价刘银海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被评为“乡土拔尖人才”的刘银海在刘垸村粉笔产业发展的两个节点起了关键作用引进先进模具和彩色粉笔制作工艺。最初,刘垸村制作粉笔的模具是由两块木板拼起来的,只有几十孔。后来,刘银海到当时国内粉笔生产的技术前沿南京学习,带回当时更为先进的 360 孔模具。当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手工作坊生产粉笔,每年做 200 至 300 吨石膏粉笔,就近销售到天门、汉川、孝感。看到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农户学着做起了粉笔。但直到 1989 年,刘垸村只有刘银海能制作彩色粉笔其他农户的粉笔都是单一的白色。1989 年,刘银海接到来自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的两笔 3 万箱粉笔

7、的外贸订单。当时都是作坊式的家庭加工厂,刘银海自己生产能力不足,他便趁机向村民公开了彩色粉笔的制作配方和工艺,与 100 多户村民共同完成了外贸订单。从此,少数人的生意变成了全村的产业。刘垸村一村一品的粉笔产业雏形逐渐显现。刘银海指着自己的一幢楼房,笑眯眯地说:我家也没种地,就靠做粉笔,20年前就建起了这房子。如今,刘银海的三个儿子在应城城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目前,村民人均纯收入在 4500 元以上 95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楼房。 ”村支书刘祥生感慨地说。记者的话:刘垸粉笔,是农村能人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经济的一个典型。在农村,一个产业往往就是在一个或数个刘银海这样的能人带动下兴起的。因此,在新农村

8、建设中选好像刘银海这样的“乡土拔尖人才”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选好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与一只“无形的手”告别了“小打小闹”的刘垸粉笔,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现在一户年产 2 万箱粉笔,都超过了原来全村的生产能力。 ”刘祥生介绍,目前全村的饱和生产能力在 150 万箱以上。随着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本地粉笔市场立即趋于饱和。此时,刘垸村人果断地走出去跑销售,100=多个经销人员陆续开赴全国各地,订单也源源不断地飞回来。但另一个问题又凸显出外销面临着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黄滩镇政府多次派人外出考察后,积极动员大户外出办厂。目前,刘垸村在北京、云南等 23 个省市区建立了生产基地, 有效开拓了外地市场

9、。1998 年 5 月,黄滩粉笔集团公司组建成立。这是黄滩镇把粉笔产业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一大举措。公司成立后投资上马膏粉厂、包装厂、印刷厂等项目,在原有单一的粉笔加工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集生产、模具开发、印刷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与粉笔集团同时成立的还有粉笔协会,协会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并共享市场信息。为叫响刘垸粉笔品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黄滩镇通过粉笔公司和协会实行原料、工艺、包装、品牌“四统一” ,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 “文峰”牌粉笔在市场上声名鹊起,系列产品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记者的话:一家一户的生产,如何与大

10、市场衔接?黄滩镇巧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分散的家庭作坊拧在一起,规避了风险,壮大了产业,发展了生产力。一个夕阳产业和一个村的未来“粉笔产业是夕阳产业。”尽管刘垸村的粉笔产业红红火火刘祥生却抛出有些悲观的观点。刘祥生的观点来自于粉笔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原来每家都是铆足了劲地生产现在多数都是做做停停。经销人员在外面拿订单也越来越困难。粉笔协会成立后曾试图不断拓展粉笔的应用领域相继开发出了玩具粉笔、医用粉笔等新产品。普通粉笔也发展到微尘、无尘两大系列20多个花色。村民李发明生产的高档微尘粉笔,颜色鲜艳而不上手,主销上海等国内高端市场。普通粉笔一箱50元左右,而他的微尘粉笔卖到150元。刘垸村目前的主导产品“文峰”牌微尘、无尘粉笔,产销量居全国首位。“这些只能延缓衰落的过程,却不能改变衰落的结果。”刘祥生分析,现在粉笔厂越来越多学校使用却越来越少多媒体教学设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尽管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市场前景不明朗,也远远满足不了村民庞大的生产能力。一方面担忧,一方面又信心十足,刘祥生说,我们可以把小小的粉笔做成亿元产业,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记者的话:“夕阳产业”总有没落的一天。当一个村子失去了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何在?如何让村民安居乐业?这不仅仅是刘垸一个村面临的难题。就像刘垸村成为“一村一品”的范本一样,我们希望刘垸村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