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2721356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史 贤 明 上海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发 展 战 略 调 研 报 告,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报告提纲,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Our Main Campus,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5,Our Center,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6,历史与背景,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7,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古代猿人发现了火的用途,并使用火烧烤食物,其目的之一就是保证食物的安全 几千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发酵、烟熏、地窖等方式保存食物,也是有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 近代和现代食品安全的检测、评价、控制技术不断涌现,监管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该

2、学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8,本科专业发展的简要历史,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早期,就开始在医药院校设置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或相关专业 类似,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早期,就开始在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农业院校设置了农产品加工或相关专业 在我国轻工院校和商业院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设置有食品相关专业 1999年教育部将11个食品相关专业合并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2年开始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9,对象与内容,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0,种植业: 农药残留(如:有机磷农药) 重金属(如:镉、铬、砷) 化肥(如:氮肥的过量施用 亚硝胺) 植物毒素(如:皂甙、茄碱)

3、 其它(如:农用塑料膜的使用 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酯) 养殖业: 畜牧养殖: 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 兽药残留(如:抗生素、生化药品) 寄生虫和食品害虫(如:弓形虫、螨) 水产养殖: 病原微生物(如: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 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贝类毒素) 重金属(如:汞、镉、铅),食品安全科技研究的对象危害因子,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1,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子,食品加工 分离(如:萃取工艺中的有机溶剂残留) 干燥(如:霉变、食品风味和品质变化) 发酵(如:甲醛、杂油醇) 杀菌和抑菌(如:辐射、防腐剂) 包装 纸类包装(如:黏合剂、油墨) 塑料包装(如:增塑剂、着色剂) 金属

4、包装(如:涂层溶解、厌氧菌增殖) 工作人员与生产环境 厂址选择、厂房设施、员工素质,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2,食品贮藏流通中的危害因子,贮藏、运输 二次污染(如:包装破损) 腐败变质(如:高温下肉、乳的变质) 消费 保存方法不当-致病微生物增殖 烹饪方法不当-食品中天然有毒成分 环境污染物在整个食物链中均可影响食品安全,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3,中美食物中毒案例统计情况,引自:中国 CDC,美国 CDC,全世界每年食源性疾病70%由致病微生物引起(引自:WHO),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中国2003-2005,美国19931997,微生物,化学,微生物,原因不明,原因不明,其他,生

5、物危害,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4,内容1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监测体系,研究和建立食源性污染物快速捡测技术 早期鉴定病原、鉴别高危食品、高危人群的技术 研究环境介质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原位监测及生态毒理快速分析方法 系统地监测并收集食品加工、销售、消费全过程中的各类食源性污染物信息 系统地监测并收集食源性疾病的信息,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5,内容2危害形成与发生规律,研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食品链中的分布、消长和传播规律和监控理论 研究化学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规律 开展动植物毒素的鉴定和生物活性以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开展我国人体膳食和主要污染物实际膳食摄入量的研究 食源性污染物在食

6、品生产贮藏消费链中的分布、消长、传播规律和快速时效监控理论与技术以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 生态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规律,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6,内容3风险评估与标准,研究环境介质中有毒有害化学品、新型化合物和新型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 建立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运移和递归行为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危害进行快速便捷的预测 开展转基因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 开展食品毒理学理论和技术体系的研究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修订) 生产和贸易中急需和重要的食品安全标准 建立食品安全标准支撑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破除国外相关技术壁垒的应对方法和技术,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7,内容4预

7、警和应急的理论与技术,对人群健康与疾病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 开发食品和生态环境体系安全早期预警和应急快速响应所需技术、仪器和装备 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的信息化快速传送网络体系 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8,内容5食品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机理及其控制理论及方法 研究化学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控制理论和方法 研究食品生产领域的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建立食品市场准入相关技术 建立食品贮藏与流通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开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疫苗,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19,课程体系涉及的学科,生物学 化学 工程技术 管理学 法学 医学 农学,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0,

8、状况与成就,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1,状 况,20022007教育部批准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高校共77(88)所 部分高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或其他专业设置了食品安全方向 在医药院校设置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卫生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 在部分高等院校有相关的专科专业和(或)食品安全相关的博士点 政府部门、高校和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2,成 就,已经有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多学校探索出一些成功地经验,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广大同仁的通力合作,已经闯出通往成功的道路,史贤明-广

9、州会议报告,23,问题与挑战,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4,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发展规模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尚需论证 主要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衍生而成,同医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够 人才培养规范和各高校的特色尚未形成 专业师资队伍缺乏 教学条件(教材和实验条件)不能满足需要 课程体系不够成熟 人才市场有待于不断培育,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5,思考与对策,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6,乘这次会议的东风,将专业定位、目标和发展规模讨论清楚,基本形成共识 将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技术融入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 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培训师资 规范与创新结合,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 理顺人才培养上下

10、游的关系,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上下游的接口 整合专业队伍,编写精品教材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条件 加强同政府执法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培育人才市场,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7,展望与期待,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8,展 望,专业名称、定位、目标明确与规范 各高校逐渐形成特色 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基本满足需要 课程体系趋于完善 既满足国家该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人才规格又能同国际接轨,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29,期 待,近期同仁继续通力合作,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任务 该专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同 将来各位同仁逐渐失业和转行!,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0,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举措,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

11、31,上海在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上海市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希望利用较强的综合实力,为中国食品安全事业的整体发展作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希望利用较强的工科优势和综合实力为上海食品科教事业的整体发展作贡献 逐步创造条件,加强食品安全学科的整合及研究平台的建设,争取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2,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的相关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安全方向 卫生检验专业 营养专业,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3,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4,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5,我们在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2003年利用985工程一期建设经费成立了上海

12、交通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与监控中心 2005年5月由陆伯勋基金会资助、整合全校的相关力量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2005年12月以上海交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成立了上海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已同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和普渡大学达成合作意向筹建中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并且已列入中美两国农业科技合作计划,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6,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了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 2004年10月和2007年5月组织召开了两届食品安全国际会议,同时举办了两期食品微生物技术培训班,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7,2005年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成立,史贤明-

13、广州会议报告,38,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成立,2006年8月,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39,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成立,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0,The First Meeting of Academic Committee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Food Safety,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1,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2,The Third International Forum on Food Safety,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3,第二届中美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研讨会召开,2004年10月,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4,2001年4月第一届中美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研讨会,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5,上海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成立,2004年6月,史贤明-广州会议报告,46,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