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2721153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1,6. 公路地质调查工作 经验教训杂谈,广西交院内训资料: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2,对垭口的认识,受地形控制,公路为减小构造物及路基填挖的规模,通常优先选择从垭口通过。 垭口不仅是地形的控制点,通常也是地质的薄弱环节,是路线地质工作的重点部位。,1).构 造 型 垭 口 断层破碎带型垭口: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一般以低路堤、浅路堑通过,以保证地面原有的稳定性。 背斜张裂带型垭口: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好一些,主要水文地质条件好,岩层相对稳定。 单斜软弱层型垭口:岩性较差,不宜大挖,以浅路堑或路堤形式通过。,公路工程地质

2、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3,在山体地质结构的基础上,以剥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因素形成。 垭口外形浑园,宽厚,松散堆积层较大。 道路多以低填或浅挖通过。,以外力强烈剥蚀为主导因素所形成的垭口,其形态特征与山体地质结构无明显联系。 特点:松散覆盖层很薄,基岩多半裸露。可采用隧道方案、中堑深挖等方式通过。,2). 剥蚀型垭口:,3).剥蚀-堆积型垭口:,对垭口的认识,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4,地质界线的确定,地质界线的确定 多数情况下,基岩出露不全,地质界线常被掩盖,这时除在关键地段进行适当的人工揭露(探槽、浅井或制图钻)外,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志: 残坡积物:在残坡积物发育地区,带以

3、残坡积物中某种岩屑出现的最高位置作为与不同岩性的界线所在地。但因情况复杂,运用时要慎重,如被埋藏的岩石不一定全部在残坡积物中出现;有些互层出现的岩层,会造成岩屑混杂,难于分辨。 地貌特征:当各填图单位的岩性有明显差异时,风化后在地貌上亦有明显的表现,在熟悉地层剖面的情况下,可借此确定地质界线。 植被:常是基本地质界线所在,如沿断层面(带)呈带状分布的植被、在软岩层中植被茂盛等,往往是重要地质界线的位置。,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5,地质界线的连接 地质界线的填绘必须在野外现场进行,决不允许在野外只定点不连线,或者在两观察点之间以直线相连。应根据地质界面在地表出露线的真实形态,准

4、确的填绘地质界线。 除由观察点控制的一段地质界线外,在视野范围内的地质界线,可选择地质构造转折部位,如地质界线通过山背及谷底的位置,按目标测定观测点的方法,遥测一些辅助控制点,然后将整段地质界线合理地连绘出来。如果露头不好或通视条件差时,则需作适当追索以填绘出地质界线。,地质界线的确定,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6,透过表象看本质,溶隙的调查:出露为岩,开挖为石夹土,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7,透过表象看本质,石芽地:充分认识到地基不均匀性及界面起伏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8,透过表象看本质,岩溶(土洞):地基塌陷,公路工程地质调

5、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9,透过表象看本质,季节性水体交流对工程的不利影响与应对,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10,透过表象看本质,软硬互层的不均匀风化:露头分布不连续,只见硬质岩,而软质岩分布部位多为土层覆盖。,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11,透过表象看本质,山区软弱土地貌特征:碎屑岩花岗岩区的狭长冲沟、堆积型河流阶地、封闭型洼地、沼泽地。,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12,透过表象看本质,缓坡部位,通常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7经验教训杂谈,13,透过表象看本质,注意抗风化能力差的岩石:泥岩、页岩、炭质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 评价:按石开挖、当土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