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2706539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第七章 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论和策略的发展,一、资产管理思想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为主,资金供给相对充裕。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管理的中心是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因而将资金配置的重心放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概括而言,资产管理理论认为,资金来源的水平与结构是银行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资产项目的调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和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3,(一)资产管理理论沿革,1.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

2、国商业银行所遵循的确定资金分配方向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因为银行资金以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为主,而存款决定是外在的,因此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较短,且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作抵押,这些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还,所以,这一理论又称为自偿性贷款理论和真实票据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即使发放这种贷款,也应将其限定在银行自有资金和现有储蓄存款水平范围内。,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4,商业性贷款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英国的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大机器工业尚未出现

3、,所需资金多数属于商业周转性的流动资金。 (2)商业银行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央银行还没有产生,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因此,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常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它忽略了活期存款的余额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使银行将资金太多地集中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上。 (2)以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在经济衰退时期,票据违约现象也相当普遍,从而票据的资产程度大打折扣。,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5,2.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1)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西方强国迅速恢复经济,后又加上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加深,这些国家开始大量发行公债

4、,商业银行也逐步将资金部分转移到购买政府债券中去,资产可转换理论应运而生。 (2)该理论被认为是由美国的莫尔顿于1918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文中提出的。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流动性要求仍然是商业银行须特别强调的,但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换性的资产。这类资产应具有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的特性,使得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可随时转让他们,以获取现金。 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的票据贴现和短期公债比重迅速增加。,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6,3.预期收入理论 (1)该理论为美国金融学家于1949年在定期贷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 该理论

5、的基本思想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贷款的偿还是有保障的,银行按照贷款各种期限合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可控制的规律性,同样可保障银行的流动性。,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7,(2)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从战时状态转入恢复和发展,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使得消费品市场对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提出要求。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而且中长期贷款本息回收的前景很好。这些行为均需要获得理论上的支持。 预期收入理论并不否认商业性贷款理论和资产可转

6、换性理论的科学部分,但却极大地丰富了如何判断银行资产组合中流动性和盈利性关系的思维方式,强调了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商业银行选择资产投向的主要标准之一。,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8,(二)资产管理方法,1.资金分配方法 资金分配方法提出的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它根据资产管理理论,提出商业银行应如何安排资金组合的运作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在把现有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那些具有较低周转率或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应分配到相对长期、收益高的资产上;反之,周转率较高的不稳定性存款则主要分配到短期的、流动性高的资产项目上。,商业银行第七章

7、资产负债管理策略,9,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借款,债券,股本,一级储备,二级储备,各类贷款,长期证券,固定资产,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0,2.线性规划法,资金分配法只是提供了一种资金管理的思想策略,但是,银行在运用中需要一种可供操作的方法。线性规划法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被银行用来解决一些变量受约束时,线性函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 线性规划模型的运用步骤: (1)建立模型目标函数。 (2)选择模型中的变量。主要考虑决策和预测这两类变量。决策变量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变量,如资产和负债项目;预测变量是银行不能进行控制的项目,如利率、现金流量、存款和贷款的种类等。 (3)确定约

8、束条件。 (4)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1,例如: 一家银行资金总来源为2500万元,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贷款( ),也可用作二级准备金及短期证券( )。设贷款收益率为12%,短期证券收益率为8%。又设银行管理人员确定的流动性标准是总资产中每10个单位资金至少有2个单位的短期证券,即短期证券与总贷款的比例至少要1/4。,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2,目标函数和约束 定义 最大化 目标函数 总资产负债约束 服从约束条件 流动性约束 非负约束 =2000 =500 Z=280,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3,A,Z,Z*,E,B,25 贷款X1,短期证券

9、x2,5,20,0,D,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4,二、负债管理思想,(一)基本内容 商行资产按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其核心是把保持银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由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积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工具。,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5,(二)产生大背景(20世纪60年代) 银行负债管理思想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 利率管制导致金融脱媒,分流银行资金来源,使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在存款之外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方式,即主动在货币市场购买

10、资金。 (三)评价 积极作用: (1)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 (2)银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取精神,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 理论缺陷: 一旦筹措不到资金,风险增加;负债成本过高,不能实现盈利性目标。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6,收益资产目标增长,购买资金,一级准备 二级准备 贷款收益性投资 固定资产,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一般性定期存款 资本账户,负债管理策略,提取存款,购买资金,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7,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一)产生的背景 负债管理思想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出众多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以显

11、性或隐性的方式提高资金价格,利率限制实际上被冲破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先后取消或放松了利率管制,银行界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种类繁多的浮动利率负债和浮动利率资产纷纷涌现。 商业银行在主动负债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开始把资金管理的目标转向如何如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保持净利息正差额和控制正的自有资本净值,其管理思想就是资产负债联合管理。,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8,(二)资产负债管理思想的内容 商业银行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主动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在利率波动下,利率会从两个方面给银

12、行带来风险: 第一,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缺口状态,它会使利率在上升或下降时影响银行净利息差额或利润; 第二,利率波动引起固定利率资产和固定利率负债的市值变化,从而影响到按市值计算的银行自有资本净值。,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19,浮动利率资产,浮动利率资产,固定利率资产,固定利率负债,浮动利率负债,浮动利率负债,固定利率资产,固定利率负债,利率敏感资金正缺口,利率敏感资金负缺口,资金缺口和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0,第二节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融资缺口模型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银行运用该模型的目的是根据利率波动趋势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资金的配

13、置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或扩大净利息差额率。,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1,一、有关融资缺口模型的术语与定义,1.利率敏感资金 利率敏感资金,也称为浮动利率资金或可变利率资金,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或利率敏感负债的定价基础上可供选择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国库券利率、银行优惠贷款利率、可转让大额存单利率等。,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2,2.融资缺口 融资缺口由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来表示。 融资缺口的三种状态: (1)零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

14、 (2)正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处于利率缺口的部分资金在利率上升时获利,在利率下降时受损。 (3)负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处于利率缺口的部分资金在利率上升时受损,在利率下降时获利。,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3,3.敏感性比率 敏感性比率是融资缺口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 敏感性比率与融资缺口有三种基本的匹配关系: 融资缺口为零时,敏感性比率值为1; 融资缺口为正数时,敏感性比率值大于1; 融资缺口为负数时,敏感性比率值小于1。,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4,二、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1.如果银行难以

15、准确预测利率走势,采取零缺口资金配置策略显得更为安全。这种策略对中小银行是适合的。 2.如果银行有能力准确地预测市场利率的波动趋势,完全可以主动采用利率敏感资金配置组合技术,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缺口策略来获取更高的收益率。 (1)当预测利率上升时,银行应主动营造资金配置的正缺口,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敏感性比率大于1,从而使更多的资产按不断上升的利率重新定价,扩大净利息差额率; (2)当预测利率下降时,银行应主动营造资金配置的负缺口,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敏感性比率小于1,从而使更多的负债按不断下降的利率重新定价,扩大净利查差额率。,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

16、策略,25,r,t,0,1.00,SR,0,t,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6,第三节 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在利率波动环境下,对于浮动利率资产和浮动利率负债配置所带来的利率敞口风险,融资缺口模型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然而,固定利率的资产和固定利率的负债并非没有风险,其市场价值也会随市场利率发生波动,这会使得银行资产在变现时发生资产损失,或导致银行权益净值发生变化,使股东财富受损。 持续期缺口管理就是通过对银行综合资产和负债持续期缺口调整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在利率波动中由总体资产负债配置不当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7,一、持续期的含义,持续期,也称久期或存续期,是指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也可以理解为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抵补最初投入的平均时间。 在计算中,持续期等于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发生的时间乘以各期现金流现值与该金融工具现值的商的和。,D表示持续期;t表示各现金流发生时间;Ct表示金融工具第t期现金流;r表示市场利率。,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8,上式可改写为:,商业银行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9,某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