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182700045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四下5.17环境变化以后教学设计课题 环境变化以后单元5学科科学年级4学习目标1. 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重点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

2、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会穿怎样的衣服?明确:气温高,穿着单薄的衣服;气温低,穿着厚实的衣服。人类通过增减衣物的方式去适应气温的变化。2.其他生物是怎样适应气温变化的呢?明确:比如冬眠,迁徙。蝙蝠的冬眠。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山洞或树洞里去了,用爪子钩住物体,飞膜裹住身体,头向下倒挂着,一动也不动。这时心脏跳动从每分钟400多次减少到只有5-6次,体温下降到比周围温度略高几度。有趣的是,这时如果把它浸到冷水里几天,它也没有丝毫感觉,仿佛死去了一样,完全沉睡在冬眼之中。蛇的冬眠。当寒冷的冬天到来之前,蛇便潜入地下。由于温度的降低,新陈代谢极为缓慢,致使无法维持正常活动,不得不处于

3、冬眠状态。大雁迁徙。大雁在迁徙时形成壮观的“雁阵”。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回答交流从生活常识交流入手,聚焦问题,创设情境。讲授新课一、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生物影响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降水量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1.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雷鸟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麻雀在冬天为了御寒,体内脂肪增加。同时也会换厚密的冬季羽毛,所以在冬天的时候看上去最胖。北极狐,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

4、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在雨季时,猴面包树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当它吸饱水分,便会长叶开花。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树木为了自我保护需要休眠,而越冬休眠树木本身也需要养分,为了调节自己的体内平衡,很多树都需要落叶,减少水分,养分的损耗,储蓄能量等到条件适宜再从新萌发。2.通过这些图片资料的观察比较,你有什发现? 生物的形态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同类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5、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生物影响1.环境的变化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生物还能适应吗?它们会面临哪些挑战?自然灾害对生物的影响2.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而具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等灾害性事件。当生物无法适应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你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推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吗?播放视频:恐龙灭绝的之谜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犸体重可达12吨。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猛犸象的灭绝与环境变化有什么关系?播放视频:猛犸象

6、灭绝的之谜3.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人类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哪些改变?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了什么影响?(展示图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三、评估鱼道设计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迁徙,以保证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随着人们对河流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隔流建筑被修建在自然河流中,如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自由迁徙的洄游通道,大大影响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减少甚至灭绝。目前,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视频:人工修建的“鱼梯”根据示意图,说说两种人工鱼道鱼洄

7、游过程。横隔板竖缝式鱼道示意图 原生态式鱼道示意图你认为哪种人工鱼道鱼设计更合理?温馨提示:可以从过鱼种类、过鱼季节、鱼的生活习性、地形地貌、河流特点、水流速度、造价等方面去综合评估。明确:横隔板竖缝式鱼道,能以调整过鱼孔的形式、位置、尺寸来适应不同习性鱼类的需要。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近代鱼道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原生态式鱼道将鱼类通行的自然鱼道与人工鱼道相结合,更符合鱼类习性,能提高过鱼效率。例如鱼道全长10 千 米,其中自然鱼道6千米,人工鱼道4千米,两类鱼道有效结合给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水流条件,更接近自然条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四、课堂练习1.雷鸟夏季和冬季羽毛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一样,这现

8、象说明( ) A.动物都能随心所欲变换自己的体色 B.动物会用各种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C.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有限的2.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迁徙,以保证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 )A.洄游 B.冬眠 C.伪装3.伯劳和家燕常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 ) A.冬眠 B.迁徙 C.洄游4.下列对于动物适应季节变化方式描述描误的是( ) A.熊冬眠是因为冬天食物匮乏 B.燕子冬季会飞往食物丰盛的南方 C.非洲的角马旱季会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雨季时再迁徙回来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五、拓展提高找出图片中的动物,它们与环境有什么特点。特点:动物的体色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9、。六、作业布置假如要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规划修建一条铁路,你将从哪些方面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明确: 尽可能绕避 ; 根据藏羚羊的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通道,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 ; 通道形式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等; 听取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当地牧民的建议。观察图片交流比较发现讨论交流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观看图片交流观看视频看图说话交流独立完成寻找交流认识缓慢而有规律的气候变化 使生物演化出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和身体变化,认识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 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认识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

10、处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和建造的同时,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生存环境,借由鱼道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评 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这是生命科学和技术与工程的结合。完成达标测评拓宽知识面拓展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如何修建铁路,提出自己的评估方案。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缓慢而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使生物演化出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和身体变化;认识到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认识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和建造的同时,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生存环境。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