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82699248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1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2010年、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一)试题的社会关注度08年的全国卷的文综试题因为太难而被一片叫骂声淹没,09年我省自主命题,难度适中,10年试题继承了09年的风格,高考结束后得到一致好评,许多重点高校因为我省考生成绩优秀而增招了。11年安徽文综历史试题,以其信息量大,难度大,区分度高而引人注目,是文综三科中最难的一科,尤其是选择题,很难拿高分,整卷历史部分得分不理想,11道选择题一般都了错4道以上。同时,考生还普遍反映主观题也不好得分。整套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生产发展和科技创新进步,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无论其体现的新课改理念,还是新高考的方向,都将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2、的方向。(二)2009年、2010年、2011年我省自主命题下的考点分布表1:2009年安徽文综历史卷试题内容分布题型题号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单选12地方行政区划单选13儒家思想单选14中古绘画单选15社会变迁单选16抗日战争单选17雅典民主政治单选18启蒙思想单选19进化论单选20不结盟运动单选21越南战争单选22欧美文学材料解析35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材料解析36中国历代外贸表2: 2009年历史高考考点大纲版分布表史别题别 中国史(65分)世界史(35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客观题12 、13 、1415 、161718、19、2220、21主观题36(1)35、36(2)

3、36(3)无35无分析:考点分布于中外历史发展的各阶段,中外史的分值约三比一,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只不过世界史的主观题分布不太合理,只是分布在选修本中,且分值只有11分。表3: 2009年历史高考考点新课标分布表必修1(20分)必修2(49分)必修3(20分)选 修(11分)选择题12、16、17、20、211513、14、18、19、22主观题35、3635分析:以必修为考查主体,注重必修2经济史考查,兼顾选修部分(符合选修分值10%左右) ,考点分布很合理。表4:2010年安徽文综历史卷试题内容分布题型号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单选12古代手工业单选13作品史料价值单选14古代政治制度单选1

4、5辛亥革命形势单选16北伐战争单选17经济体制改革单选18人权宣言单选19农奴制改革单选20明治维新单选21英国贸易政策单选22欧盟与上合组织材料解析35中国古现代科技材料解析36中国的外交表5: 2010年历史高考考点大纲版分布表史别题别 中国史(80分)世界史(20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选择题12 、13 、1415 、1617 、2218 、19 、20、 21无主观题353636(3)无无分析:世界现代史一题未考,主观题全是中国史内容,中国80分,世界史只有20分,分值比例失调,试卷命制不太合理。 表6: 2010年历史高考考点新课标分布表必修1(40分)必修2(20分)必

5、修3(32分)选 修(8分)选择题14、15、1612、13、17、21、221819、20主观题36无35无分析:以必修为考查主体,注重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兼顾选修部分(符合选修分值10%左右) ,感觉考点分布很合理,命题设置有的放矢,十分成功。表7:2011年安徽文综历史卷试题内容分布题型题号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1、2单选12儒家伦理思想单选13中古绘画艺术单选14中国近代思想单选15辛亥革命评价单选16抗日战争单选17法国宗教改革单选18文艺复兴单选19德意志代议制单选20世界经济危机单选21世界近代科技单选22史学理论思想材料解析35中国古今农业材料解析36中外选官制度表8: 201

6、1年历史高考考点大纲版分布表史别题别 中国史(67分)世界史(33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客观题12 、13 14、15 、16、2217、18、19、2120主观题35(1)(3)36(1)(3)35(2)(3)35(3)36(2)(3)无无分析:考点分布于中外历史发展的各阶段,中外史的分值约三比一,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世界史的主、客观题分布较以往合理,三阶段兼顾。表9: 2011年历史高考考点新课标分布表必修1(38分)必修2(38分)必修3(20分)选 修(4分)选择题15、16、1920、2112、13、14、18、2217主观题36(1)(2)(3)35(1)(2)(

7、3)分析:以必修为考查主体,注重必修1政治史和必修2经济史的考查,必修文化史主要是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且分值较少,选修部分分值不太合理(未达到选修分值10%左右) ,不过考点整体上分布较为合理。(三)知识点颁布的认识:1、09年从、10年、11年高考的内容在考纲中的分布看,中国历史的考查一直是重点,分值占三分之二还强,尤其是主观题大都出在中国史中,世界史的分值由09年35分下降到10年20分再回归到11年的33分,不过恢复到33分左右就显合理了;2、近三年考点在新课标中分布较为合理,首先表现在选修本占10%左右(11年的近代思想派别不好划分是选修还是必修)和必修本占90%左右,其次是必修本的政治、

8、经济和思想文化史的考查上,09年关注经济史,分值49分,10年关注政治和思想文化史,分值分别为40分和32分,11年关注政治和经济史,分值都在38分,较显合理。(四)以现代史观统领全卷,凸显时代性、使命感1、高中新课程强调三大核心史观强调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全球史观;强调工业化、生产力作用的现代化史观;强调尊重各文明单位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观。同时,社会史观成为近年高考的命题趋向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2、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观察历史

9、。“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史观”是以“社会空间”不是以“国家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例如】10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例如】1120图7改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10、的是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D3、近(现)代化史观“近(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表现有: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法治代替人治、公民代替臣民)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 思想:科学化、理性化【例如】10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

11、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C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例如】103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系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10分)(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例如】1135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2分)4、文明史观“文明史观”:强调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是民主与法治;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感悟不同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共存与竞争, 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价值观念;从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感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要性;而现代文明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现行的课程标准以文明史观编写,现行的必修本教科书也就是由三大文明史模块组成的,编写的体系中突出全球史理念。以文明史观为代表的新的史学观念渗透到高考试题,引领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文明史观已是主旋律。【例如】09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D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例如】10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