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69117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 2015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 44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 506 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

2、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以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安置殷商遗民不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故 B 项错误;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其表面的影响,故 C 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王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不能稳定其统治,故 D 项错误。14古代民间谚语:“遗子黄金满毓,不如一经”,真实地反映了经学地位的提升,其最早出现于( )A春秋末期 B战国晚期 C西汉中期 D唐朝前期【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

3、的儒家经学兴起,影响有限,故 A 项错误;战国晚期,经孟子和荀子发展的儒家经学影响扩大,但并未被统治者采纳,故 B 项错误;西汉中期,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学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经学成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民间争相学习经学,经学甚至比“遗子黄金”价值更高,故 C 项正确;唐朝前期经学早已成为主流思想,但其地位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故 D 项错误。【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项为 D,原因是误以为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人们普遍重视教育。15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 A德刑兼顾,

4、二者不可偏废 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 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程颐思想主张) 。【解析】 “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 ,程颐认为崇尚道德教化,而放弃刑罚,难道不是偏废吗?因此他主张德刑兼顾,故 A 项正确;严刑酷法只是他主张的一方面,故 B 项错误;教化百姓也只是他主张的一方面,故 C 项错误;D 项虽然涉及道德教化和刑罚法治,但没有反映出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的关系,故 D 项错误。161937 年 7 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

5、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这说明卢沟桥事变( )A推动国民党响应共产党 B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C标志着正式对日本宣战 D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同情【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蒋介石庐山讲话是对共产党合作抗战的回应,故 A 项错误;讲话认为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存亡的问题”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要实现全民族抗战,故 B 项正确;中国是在 1941 年珍珠港事件后对日宣战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希望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故 D 项错误。17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

6、。当时的公私合营企业中,生产资料执掌于( )A民族资本家 B集体 C国家 D地方政府【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公私合营企业中,民族资本家放弃生产资料,转而领取定息,故 A 项错误;公私合营企业并非集体所有制,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家将生产资料上交国家,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故 C 项正确;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中央,而非地方政府管理,故 D 项错误。18下图是我国人民日报自 1949 年 l0 月 1 日至 2008 年 l2 月 31 日中“中国人民的感情”使用频率图。导致图中改革开

7、放后消极感情明显超过积极感情的主要因素是( )A改善社会主义关系需要 B表达中国人的主动情感C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D国家利益受到多方威胁【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改善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外交建树显著,反映的是以积极感情为主,故 A 项错误;这些外交活动表达出中国人的主动情感,也带来以积极感情为主,故 B 项错误;新时期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赢得国际社会尊重,反映的是以积极感情为主,故 C 项错误;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引起一些西方国家的不满,多方威胁中国的国家利益

8、,导致消极感情明显超过积极感情,故 D 项正确。19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知识即美德”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知识即美德) 。【解析】材料诗句认为只有学习知识,努力向善,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A 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忽视了道德,故 A 项错误;B 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重视社会契约,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强调学习美德的知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故

9、C项正确;D 项是教会的说教,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20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生产模式的转型 C创新机制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技术发明的影响,故 B 项错误;创新机制的激励也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原有的生产工具代表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润驱使生产部门进行技术革新,导致“

10、连续涌现新奇事物” ,这是根源,故 D 项正确。【举一反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分别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是从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的,甲的论文题目不符合史实。其他三个正确,故选 C。21有人在 1877 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 l789 年革

11、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无产阶级专制【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 年宪法。【解析】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1877 年法国“当前政体”应该是共和制,故 A 项正确;共和派已经战胜君主派,君主立宪制已经被取代,故 B 项错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已经废除君主专制,故 C 项错误;法国曾经在 1871 年巴黎公社运动期间建立过短暂的城市无产阶级专制,随着巴黎公社失败而结束,故 D 项错误。22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

12、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凋敝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新经济政策。【解析】马克思主义主张单一的公有制,取消商品市场,这一转变即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允许部分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市场,因此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者” 。A 项是推行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故 A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是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转变的社会背景,故 B 项

13、正确;C 项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故 C 项错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 D 项错误。23由于体力劳动者减少,20 世纪之初为数尚少的所谓的“白领阶层”在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逐渐转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结构,中间阶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革命 B启蒙运动 C社会改革 D习俗革新【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科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带来从业者的增加,所谓的“白领阶层”扩大,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故 A 项正确;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促进人的思想解放,但与中间阶层

14、的扩大无关,故 B 项错误;社会改革会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但非主要原因,故 C项错误;习俗革新会影响就业观念,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但非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 56 分)必做部分38(24 分)明末清初开始了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耶稣会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他们充其量只是给几乎不可变更的中华文明,带来了一阵微微的颤抖而已。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致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此外,带来这种科学技术新知识的耶稣会士,本质上是一些宗教人士而非科学家与其说他们代表了欧洲文明的宽广前沿,还不如说他们只介绍了西方科学中少数一些

15、恰好吸引中国人注意力的分支。即便是这种片面的介绍,也在十八世纪中随着传教运动被抑制而受到阻隔了。因此,耶稣会士所作努力的微弱、儒家士人所持的种族中心式的自满姿态,以及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对外来刺激之不可渗透性,阻碍了中国在此时出现任何现代化的进展。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背负着传统的重负,对西方世界的本质又一无所知,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探求一条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中国人面临着一个令人焦躁的痛苦抉择,那就是:为了使中国得以继续存在,并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旧中国的多少成分应予抛弃,近代西方的多少东西应予采纳。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从十九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学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 “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