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68909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本报记者 徐 晖编者按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凝炼办学特色、提高育人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各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个大 课题作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月 21 日,在全省高职高专书记院(校)长读书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提出了加快发展高职教育,打造高职强省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拓展视野,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从而凝炼和彰显高职办学的特色,提升高职

2、教育的发展水平。本报今起推出“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强省”专栏,力求以新的视角,挖掘我省高职院校在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特点、新亮点;从推进这一工作的广度、深度、力度上展示他们的新进展;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积极探索形式和研究深层次问题,作新的思考。在今年暑期举行的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书记院(校)长读书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提出,高职院校姓“高” ,更姓“职”,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建设,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强省。日前,本报记者专访刘希平,请他解读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

3、性,以及省教育厅对推进这一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路径的必然之选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职业教育的领军方阵。刘希平说,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特色表现离不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否则就会沦为普通教育的附庸,就会成为普通教育的 “压缩饼干”,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地位。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不仅能使高职院校办学始终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实践的变动,更重要的是它能使高职教育与工作变化、岗位职业变动始终融为一体。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不仅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化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职业实践的认识,帮助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走

4、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不仅能使学校较好地解决实训、实践条件不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刘希平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凝练发展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全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他向记者介绍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 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韩国的“顾客导向”模式等,尽管特点各异,但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国外和国内的经验表明,成功的高职教育以及成功的职业教育,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

5、作了积极的探索,成功地把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整个教育与工作实践、职业实践融为一体。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谁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谁就能够走在职业教育的前列。任重道远的探索和实践在谈到我省高职教育现状时,刘希平充分肯定了各高职院校近年来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所作的大量探索。他说,近年来我省各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及教材编写、科技开发和推广等方面作了大量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很好地拓展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路径,加强了特色培育,增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当然,对照学校发展需要,对照社会发展需要,对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水平,我们的

6、探索还仅仅是初步的。尤其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刘希平说。从总体上看,我省高职教育还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结合不紧,“两张皮”现象比较普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企业职业及岗位教育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相当突出。二是水平不高,没有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真正融入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以及教学全过程。三是动力不足,院校和企业参与的动力都不足。在谈到这些问题的成因时,刘希平指出,深层次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一是制度设计不健全,尤其是缺少鼓励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用工政策、分配政策;二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少企业不把参与教育

7、及培训当回事,不少学校以至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忽视实践教学的倾向;三是相当一部分院校教学科研能力不强,对企业缺少合作吸引力;四是我省产业技术层次低,企业规模比较小,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强烈;五是学校缺少开放办学、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只有着力解决各类问题,我们才能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说。大课题要有大突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个大课题,应该成为我们打造高职教育强省的重要突破口。”刘希平强调说,“发展不能等,面对激烈竞争更不能等。许多学校的成功经验都证明,在目前制度环境还未很好形成的情况下,只要敢于开拓,真心去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大有作为。”刘希平指出,加

8、快发展高职教育,打造高职教育强省,是教育系统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必须达到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拓展视野,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未来,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中把握需求、汲取力量、培养学生、服务发展,进而凝炼和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做的事很多。不同的学校工作侧重点可能会不一样。但有几项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并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刘希平强调,一要统一思想,切实强化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识和

9、责任。真正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当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提炼特色、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二要科学规划,进一步理清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思路,把规划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三要完善组织,大力建设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组织管理系统。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充实从事这项工作的专门力量,并建设能有力支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校内校外组织管理系统。四要改进自我,不断增强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吸引力。要研究专业和课程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设置和建设、教学组织特别是学生实习安排、帮助企业和行业培训职工和开发推广技术等问题,通过主动改进自身,不断提升吸引力,不断拓展与企业、行业合作共赢的局面。五要加强引导,充分调动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各方积极性,特别是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抓紧建立健全有助于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评价制度。加强示范院校建设,应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支持政策要努力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挂钩。学校内部政策应积极向有助于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