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67114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一、教学目标1.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忠厚的人喜欢山的敦厚庄重,思想活跃的人喜欢水的流动。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世上万物都不是静止的,永远在变动。我们通过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的表达愉悦的心情,有的表达国破家亡之恨。所以看画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会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2.从技巧方面,要学习笔墨功夫。笔墨可以表达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反映在画

2、面上就是格调高雅或低俗。内容好坏容易看明白,而格调如何,就不是容易一下看穿的。正如品酒、品茶、听音乐、听戏一样,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是需要文化素养的。因此本课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提高鉴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以期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均为本课重要实践内容。学生应通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同等重要的是通过技法2实践,掌握基本笔墨方法,体验笔墨情趣,在实践中加深对

3、山水画法的理解,并通过身边的山山水水去感悟画意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画作充满真情实感。2.本课难点在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西画不同,是以生活中真山真水为原型,经画家内心,借笔墨技巧,艺术地创造出来的,不能只经认真的写生完成学习全过程,必须掌握独特的造型方法,融合自身感受方能完成。二者之间有一个度很难把握,要靠多读画、多临画、多观景,认真揣磨才能逐渐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其间,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对于各种表现方法及其适宜表现的对象,引导学生多分析研究,最终达到比较准确地应用笔墨技巧的程度。三、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示范法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欣赏

4、本课在古代山水画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如:雪景寒林图 范宽【宋】 六君子图 倪瓒【元】)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技法效果,提高鉴赏水平等。 (说明:鉴赏活动是伴随着整个美术教育系列)引导法:教师在课前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工具材料和理解画理、画论、画史等相关资料。 (说明: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但引导正确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正确查找相关材料)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给予讲解等。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讨论,讨论不明3白,可课前后与老师讨论,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师生讨论

5、,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示范法:示范山水画的临摹及写生。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幻灯片播放国画工具、作品及相关的资料等。2、学法:提前上网查找中国画的有关资料及总结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上网查有关中国画山水画的创作与技法的理论及相关资料。并分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讨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和创作意境等。讲课过程中,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欣赏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思想等;多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上课过程中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四、教学课时 2 学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雪景寒林图),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

6、风景画(约塞米蒂山谷)进行对比,将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绘画工具、材料、形式以及创作原则的不同点介绍给学生,激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板书: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 中国山水画)(二)讲授授课解决问题(1)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板书)4提问: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运用教学多媒体连续放映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同时播放纯音乐古筝高山流水 。 )中国画山水画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独特的区别?(板书) (同时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学生讨论回答:(略) (学生可能会先从使用的工具材料、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

7、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感受中国画中的神似和意境。使用的工具材料、观察方法、构图、透视等方面的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的内容,请在下一个问题中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从意在笔先、笔墨、意境、人品画品等方面进行分析。西方绘画多写实,中国绘画多写意。唐代王维山水论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元代汤()画鉴:“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画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笔墨表现出来。意是主观的,形似是客观的。要“以形写神”,正如中国画论最早提出的“传神论”,即通过形象,把精神实质写出来。中国画技法的根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

8、。”清恽寿平南田论画:“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品评中国画的重要标准,不同于其他画种。这种独特的造型技巧成就了中国画的面貌,使其以鲜明的艺术特点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解决问题(2)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板书) 工具材料的不同5就中国画与油画使用的笔、颜料、画纸或画布灯工具材料进行介绍、分析和对比(运用幻灯片播放中国画与油画使用的笔、颜料、画纸或画布灯工具材料) 。 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中国画与油画绘画方法的对比,描绘景物时透视方法的不同(运用多媒体放映中国山水画山居图和油画埃克河边的磨坊 ,让学生直观的进行对比) 。 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通

9、过笔墨来“造境” ,塑造一种意境,西画多表物,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反映。逸品:中国画品评标准不在像与不像,而在品格高雅与否。“逸”是得之自然,超出俗套的高雅精神境界解决问题(3):怎样学习山水画(板书)介绍学画山水画的方法。这部分不仅详尽介绍了初学山水画从临摹入手的方法、步骤,而且介绍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为配合学生学习创作山水画,教材中特选择现代名家作品予以分析,使学生从中体会现代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今日情怀的创作方法,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 临摹:选好范本;选用与范本对路的纸张;临画的步骤(示范皴、擦、点、染、水墨、浅绛、青绿等基础技巧) 。 笔墨:(运用多媒体播放白雪石山水画示范视频

10、)6笔墨:中国画技法的根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清恽寿平南田论画:“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品评中国画的重要标准,不同于其他画种。这种独特的造型技巧成就了中国画的面貌,使其以鲜明的艺术特点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笔墨当随时代:清道济大涤子题画诗跋跋画中的一句话。中国画是强调笔墨的,但笔墨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创造出有时代感的作品。骨法用笔: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之一。西方绘画注重体面关系,中国绘画注重以线造型。线条吸收书法用笔,有力度、有韵味。所谓骨力,使造型生动有力。 设色: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先有色彩,后有墨水。传

11、统山水画的色彩是按物象本色的,而不是追求色彩在光影下的变化。泼墨泼彩:明李日华竹(懒)画媵(ying):“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据说唐代王洽醉后的墨泼纸上“脚蹴手抹”。前者用墨不见笔迹,是大笔一挥,像泼出的;后者是真泼,然后手脚并用。总之,手法不一。近人张大千用“泼彩法”发展了泼墨技法,使之有墨有彩,更加完美。写生与创作:7中国画也是十分注重写生的,要写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大自然,而创作是对大自然的艺术加工(运用多媒体播放吴冠中山水画示范视频)。(三)作品分析雪景寒林图 范宽(宋)范宽(约 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

12、山水风神气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于物”不如“师诸心”。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情思。此图传为范宽之作,绢本水墨。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他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六君子图 倪瓒(元)简介见前课,六君子表现的意境书中已详,此处不再重复。山水十二景图卷 夏圭(宋)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取法李唐、范宽,善用秃笔作大斧劈皴,及拖泥带水皴,构图一变北宋人全景山水画法,多为近景或局部,后人称其为“夏半边”。此图

13、为山水十二景图卷之一。卷指长卷,长度没有限制,有的连成一体,有的画面不衔接,但裱在一卷中。是传统中国画装裱型式之一。秋江渔笛仇英(明) 8仇英(约 15021551)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原为漆工,后从周臣学画,作品工而不板、艳而不俗。临摹古画可以乱真,山水、人物功力极深。此图与前图相比,虽都是横幅,前者景物集中左下角,笔墨简括,后者景物布满画面,笔墨工细,表现了宋明两代不同画风。松溪放牧图 (宋)作者佚名。此图为绢本团扇,画面重点在左下角。上面或右侧一望空旷,这正是南宋人之画风。春山瑞松图 米芾(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湖北襄阳人,长住润州(今江苏镇江)。著名

14、书法家和鉴赏家。他的画“信笔由之”,“不取工细,意思便已”,创造了“米点山水”或称“米氏墨戏”,用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代皴,表现云雨苍茫的景色。此图纸本设色,传为米芾所作。画中用周边景物挤出大面积云雾,对景物不作细致描绘,而着重在表现春天湿润空气中的景色。草地一角 丢勒(14711528)(德国纽伦堡)选择此幅作品主要是了解一下西画中采用焦点透视、忠实于自然光线、准确描绘物象空间关系的写实画法。从画中可以看到杂草丛生的土地,植物前后关系及真切的质感。相对比之下可看出中国山水画物从心出,重视表情写意,不一味追求真实,但求传神的创作模式。德国索林根油画约塞米蒂山谷与荷兰雷斯达尔油画埃克河边

15、的磨坊9两图虽然不是一个场面,但是可以看出西方油画在定点透视下的写真方法和客观地反映现实。构图是平视的,光线自然,色彩逼真,透视严谨。大面积的天空中云层密布,由近及远,空间的描写深远,层次丰富,充满浓浓的荷兰乡间风情。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宋)刘松年(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杭州)人。画院待诏。画风细致而不刻板,传世四景山水图分四幅按春夏秋冬描画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景物,山石用斧劈皴,构图运用对比手法,如黑白、疏密、虚实、动静等。作品无款,经鉴定为刘松年真品。现选用冬春两幅。早春图 郭熙(宋)郭熙(10231085,另说约 10201109)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画院艺学,是北宋中期山水

16、大家。他和儿子郭思著有林泉高致一书,提出“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法,主张向真山水学习。此图绢本,“峰峦秀起,云烟变灭霭之间,千态万状”。尤其在远近层次的表现上极为精妙。他发展了李成画法,善用乱云皴画石,树似鹰爪,名鹰爪树。课本 8 页“知识窗”内为郭熙描写四时山景之佳句。江山秋色图 赵伯驹(宋)赵伯驹字千里。明人题记此图为赵伯驹所作。长卷绢本设色,藏于北京故官博物院。青绿山水技法。作品气势博大,写群山起伏,险峭幽深。山石树木、屋宇楼阁、车马人物、流水飞瀑尽都刻画得工细入微。全图色彩明丽,统一在青绿色调中,又有丰富变化,由于使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局部还用了真金,所以至今颜色不变。明代文征明赞此画“其慎10重整密,自然有大家体段,无一毫尘俗气,艺林中有千里如山中之有昆仑”,足见其画艺对后世画家具有重大影响。山水册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