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6479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东营一中 2012 届高三下学期周练(五)历史试题(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1. 梭伦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我都使他们解放。 ”“他们”是指A. 各邦奴隶 B. 债务奴隶 C. 战俘 D. 平民2.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赋予了平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使得平民在国家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A. B. C. D. 3. 在棱伦担任执政官的时代,年收入 100 麦斗的雅典公

2、民,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A. 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B. 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C. 按照“遗嘱法” ,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D. 当选为“ 四百人会议” 中的一员4. 棱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惩罚游手好闲之徒A. B. C. D. 5. 棱伦改革之前,雅典的“山地派”都是债务奴隶;大都居住在山区;不能享受公民权;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A. B. C. D. 6. 公元前 560 年,在雅典建立个人僭主政治的是A. 棱伦 B. 庇西特拉图 C. 伯利克里 D. 克里斯提尼

3、7.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棱伦是“优良的改革家” ,是因为他A. 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 促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 确立了“ 陶片放逐法” ,最终确立民主制8. 下列对棱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 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 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 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9.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使得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 颁布“ 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

4、. 设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10. 公元前 594 年,与棱伦改革的同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 鲁国实行 “初税亩 ”B. 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C. 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 D. 楚国开始了吴起变法11.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这一主张的实行,主要打击了A. 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12. 以下是描述管仲改革的一段文字:管仲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 (引自管子小匡 ) ;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关于此则材料中,下

5、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属于历史史料属于历史叙述 B. 属于历史史料 属于历史评价C. 属于历史叙述 属于史料解释 D. 属于史料解释 属于历史评价13.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 满足秦国富国强兵的需要14. 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 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 增殖人口增加税收C. 打击旧贵族势力 D. 发展农业生产15.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 338 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6、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哪些人的利益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1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推行新的土地制度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 B. C. D. 17. 主持制定法经的是A. 管仲 B. 李悝 C. 吴起 D. 商鞅18.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A. 遵循先代旧制 B. 因时进行变革 C. 加强思想控制

7、D. 强化专制统治19. 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君虽死,秦法不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 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0.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项规定不利于A.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 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 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21.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

8、风顺A. B. C. D. 22.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有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政府按一定标准把土地分给农民;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 B. C. D. 23.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最基层行政组织的长官是A. 县长 B. 邻长 C. 里长 D. 党长2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先进文化吸引;社会矛盾尖锐A. B. C. D. 25.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形态变迁的角度看,实际是A. 内迁的过程 B. 汉化的过程 C. 农耕化过程 D. 封建化过程26. 成书于公元 6 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

9、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发展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洛阳商业空前繁盛27.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 整顿吏治 B. 与汉族通婚 C. 迁都洛阳 D. 推行均田制28. 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水利得到了兴修; 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A. B. C. D. 29.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 众人集体耕作 B.

10、田庄大规模生产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30. 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B.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C. 模仿汉族官制 D. 推崇法家思想31. 北魏实行三长制的作用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A. B. C. D. 32.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 )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 移风易俗C. 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 迁都洛阳33. 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11、”精神进行改革的是A. 商鞅 B. 管仲 C. 北魏孝文帝 D. 王安石34.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材料表明北宋政府A. 搜刮百姓 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 不抑兼并 D.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35. 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隐产逃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措施是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青苗法 D. 方田均税法36. 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 使得军费开支高涨C. 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D. 使军队战

12、斗力大大提高37. 北宋时期洛阳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说明北宋初年A. 边防危机严重 B. 重文轻武 C. 实行更戍法 D. 文人领兵 38.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A.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属“恩荫”做官C. 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 D.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39.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A. 方田均税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免役法 D. 市易法40. 下列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 在一定程度上抑

13、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B. 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C. 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D. 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41.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主要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A. 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 B. 手工业者C. 中小地主 D. 农民42.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 年) 15085 万余 12677 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 年) 12625 万余 收支相抵英宗治平二年(1065 年) 11613 万余 13186 万余A.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

14、少B. “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C.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43. 王安石变法中,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的措施是A. 市易法 B. 均输法 C. 青苗法 D. 募役法44.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45. 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更戍法”带来的弊端,而实行的措施是A. 保甲法 B. 保马法

15、C. 将兵法 D. 设军器监二、非选择题(46 题 18 分,47 题 17 分,48 题 20 分,共 55 分)46.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出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18 分)4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 分)材料一: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4 分)材料二: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