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261821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 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1 (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 分) ;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 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

2、 (1 分)(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 “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 ;“绝寒” “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 (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 4 分)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

3、内容简要赏析。 (3 分)(2) “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 分)共同点是:(2 分)两句诗是:(1 分)末句感情:(2 分)2 (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 1 分,心绪 2 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 ,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 (2 分)诗句:遥知

4、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分)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 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 ) (意思对即可,2 分)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8 分)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

5、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3 (1)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6 分)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诗人所说的“意味长” ,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答: 4 “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

6、的意象“绿叶” ,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 (哲理,3 分;表现 3 分。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答: 5 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

7、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 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猿啼” “流水“孤舟”等颇有悲情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商歌-(宋)罗与之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注】 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 。 “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 ,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 (3 分)(2)这

8、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6 (1) (3 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2) (4 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 (2 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独无春” ,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 ,同时又写“花下” ,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 (2 分)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诗歌颈联“迸” “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

9、具体说明。 (3 分)(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 分)7 (1) (3 分) “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 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 分) ,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1分)或:从语音上看, “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 (2 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 (1 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 分) ,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 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 (1 分)(如果对两个“字”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10、(2) (4 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 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 1 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 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 分)思乡之感(1 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 “一雁”所表之情, “离心” “乡梦”之感。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每小题4 分)馆娃宫怀古(其一) 吴宫怀古皮日休 陆龟蒙绮客飘香下太湖, 香径长洲尽棘丛,乱兵侵晓上姑苏。 奢云艳雨只悲风。越王大有堪羞处, 吴王事事堪亡国,只有西施赚得吴。 未必西施胜六宫。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1)同样是写吴

11、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4 分)(2)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 分)8 (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2)皮诗用

12、对比。 “绮阁飘香下太湖” ,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 ,用一个“飘”字写“香” ,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乱兵侵晓上姑苏” ,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 “乱兵” ,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

13、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用“奢” 、 “艳”修饰“云雨” ,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

14、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 分)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 分)答: 9 (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 (1 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 (情感 1 分)(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 、 “反衬”2 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答出“烘托”2 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 分)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 。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4 分)答: 10 (1)热爱自然、思乡。(2)对比、动静结合拟人、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