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2593822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考试题(可打印)(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教老人会上网,会使用手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大大减缓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孝”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老年人上网容易遇到网络诈骗,不安全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网络知识文化“反哺”老人也是一种孝孝敬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赡养上,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ABCD2、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

2、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做到()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雷厉风行,无须顾虑太多ABCD3、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文敏,在照顾精神失常的养母的同时还要忙着做农活,但是她从未耽误过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事迹诠释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奉献的爱 遭遇挫折才能磨砺人的坚强意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经历逆境能够激发人的进取精神ABCD4、中科院“夸父计划”首席科学家刘维宇,远涉重洋留学,28年后回国效力,漫漫拼搏路,追逐心中“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力争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梦,这启示我们()将个人梦想融入

3、祖国现代化建设中今天享有同祖国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要把个人梦想和努力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只要心中有远大的梦想就能成为科学家A B C D5、“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6、礼记学圮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启示我们要()A 学会独立思考 B学会合作学习C学会探究学习 D学会不断努力学习7、在社会生活中,“佛系”“以废人自嘲”“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等一些主张,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部分

4、青少年的生活。作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青少年,我们应该()A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消极和逃避B憧憬有美好的未来,只关注结果C刻意追求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D努力奋斗,勇往直前,迎接挑战8、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明对此很不屑,心想:“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用,浪费学习时间!”可见小明()A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B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C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D未认识到实践也是学习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此,初一(6)班举行了“中国梦,少年行”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想。以下同学发言,你赞同的是()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关联着民

5、族的复兴 青少年还小,中国梦离我们很遥远“少年行”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青少年要敢于做梦、勇于追梦。ABCD10、邻居冯某养的宠物狗常在夜间吠叫,扰得四邻不安。小闽与其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的。”小闽据理力争,理由是()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C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D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利益11、近年来,观看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但短视频内容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认为内容低俗的占53.3%;认为内容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的占60.8%;直言不良短视频内容对青少年负面影响

6、大的占88.1%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短视频内容应当以传播正能量为主未成年人要培养高雅情趣,拒绝观看短视频视频推送以是否受人关注为根本标准应加强监管视频平台,促使其承担社会责任ABCD12、“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句话说明了()有梦想就能取得成功梦想带给我们动力,而努力才会带来改变梦想带给我们激情,有梦想才有追求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人生梦想成真的机会ABCD13、自习课上,当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的时候,晓君抬起头来,想跟别人说与学习无关的话。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角度,你应该告诉他()A凡事要以自己为中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B集体规则和个人意愿是致的,从个人角度出发,对集体不会造成

7、危害C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利益和要求与集体规则发生矛盾时,应自觉服从集体规则D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意愿与集体规则发生矛盾时,应优先照顾个人意愿14、2016年4月20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举行“飞扬的青春”之卓越艺术家讲坛,讲坛由国家级艺术家同广大师生面对面交流,以他们自身的人生历程激励学生努力,让他们青春有格。青春有格,要求我们做到()遵守基本规则,不逾越基本界限 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与人为善,专做大事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A B C D15、你想对漫画公私一家中的主人公说的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8、的实现,会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是错误的ABCD16、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很多城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部分城市对烟花爆竹经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批发,并规定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时间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部分城市规则意识有待提高,朝令夕改不利于城市的管理B可以杜绝城市居民乱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符合城市管理者的要求就好D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原有规则不符合实际就应完善调整17、在学习了做更好的自己之后,方方知道了,接纳自己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方方的想法正确的是()A我爱睡懒觉的毛病不用改了,因为有利

9、于健康B我不想写的作业不用写了,因为学习要靠兴趣C我贫嘴的毛病不用改了,因为这是口才好D我不用担忧自己的个子矮了,因为我的发育时间还很长18、“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从情绪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正确的是()A情绪有喜怒哀惧之分 B不同的情绪对人的影响相同C情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D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19、农民辛勤劳作,医生救死扶伤,警察维护治安正因为大家都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才能够享受到幸福安宁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社会角色不同,责任完全相同承担责任就必须获得个人回报ABCD20、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

10、伤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来依法维权。关于这两种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有()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打官司指的是诉讼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俗称“民告官”A B C D21、“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句网络流行语不但说出了无数人的内心追求,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学会织梦,不懈努力,苦心追求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坚持努力,梦想就一定会成为现实坚持努力,如果实现不了就要趁早放弃ABCD22、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邵阳市部分中小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微笑”主题活动。这一活动启示我们()A要学会调节情

11、绪,做情绪的主人B要学会消除情绪对自己的影响C应该时刻保持快乐喜悦的情绪D表达情绪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2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梦,更离不开少年的梦。只有把少年梦融入中国梦,一个个“小梦”才能汇成“大梦”,少年梦才能托起中国梦。这说明()A少年的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B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C少年的梦想就是中国人的梦想D少年的梦想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4、“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正直的朋友。”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小丽的好朋友因病住院,小丽利用课余时间帮她补课B李娜和王茜是一对好朋友,她们从

12、不给对方指出缺点和错误C小刘和小王是好友,两人经常说“为朋友应两肋插刀”D李某和刘某因玩电脑游戏旷课,在老师进行调查了解时她们互相隐瞒真相2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人们具有批判精神的是 () 不迷信权威 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跟风跟着感觉走ABCD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止于至善”是一种“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的纯洁;“止于至善”是一种“七尺之躯搏长空,信念何重身何轻”的奉献。“止于至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谈谈你对“止于至善”的理解。.(2)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至善”的追求。怎么才能做一个至善之人?.2、小静经常

13、被妈妈吐槽,学画画,只学了一年的素描就没有坚持了;学钢琴,只过了三级就放弃了;学跆拳道,只上了3次课就怕辛苦不去了。妈妈对她说“你这样半途而废,终将一事无成”。小静却不以为然地反驳道“你懂什么,我这是全面发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你认为小静对待妈妈的态度合适吗?为什么?.(2)小静要想认识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3、小明和小刚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是某中学15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双方各自纠集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以涉嫌聚众斗殴罪将小明、小刚两人依法逮捕。小明和小刚的行为警示我们怎样为建设法治中国做贡献?.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3分,共26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1)材料中的“要求独立”是一种什么独立?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