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2575700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八下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学案(精选)新外交的起步 导学学案一、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二、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采取的外交政策的含义,知道新始终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各平外交政策。2、了解和平共处一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及其具体内容,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3、知道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认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 ,探讨“求同存异”方针对会议成功召开所起的作用。4、结合同周边国家领土接壤状况,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三、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文,在

2、教材中标注以下内容:1、新成立后所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了解其具体含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重点记忆)4、了解正非会议召开的背景,了解其希望和危机的具体内容。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什么作用?6、万隆精神的内容是什么?7、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的会议是什么?(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作用?(重点)2、完成 P51 问题探究。(三)拓展提高列举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事例。四、自学检测完成“同步训练”中本课习题并通过对照答案、与同学交流、找老师帮助等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五

3、、补充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过程1947 年和 1949 年 ,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长期压迫的印度、人民通过斗争相继取得独立和解放。新成立后 , 印度是第一个与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1953 年 9、 10 月间 ,中、印总理通过外交途径商定,两国政府代表于12月就解决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在谈判。12 月 31 日 ,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以驻华大使赖嘉文为团长的印度政府代表团。周总理说:“我们相信, 中印两国的关系一天一天地会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建国时确立的 ,那就是

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赖嘉文表示完全同意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经过 4个月的协商,双方于 1954 年 4 月 29 日签订中印关于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写进了该协定的前言 ,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写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签署的正式文件。同年 6 月 ,周总理在出席日内瓦会议回国途中访问了印度、缅甸。 6 月 24 日至 28日 ,周总理应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访问印度。其间和尼赫鲁总理进行了6 次正式会谈。会谈中周总理提出:“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 ,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

5、处的。”尼赫鲁欣然赞同。6 月 28 日 ,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最近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 ,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 , 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 ,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 ,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紧接着 ,周总理应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于 6 月 28 日至 29 日访问缅甸。会谈时,周总理对吴努说:“世界上

6、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只要以五项原则来处理相互间的关系 ,是可以和平相处的。”“新的政策是和平政策,我们愿意按照五项原则与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何况缅甸和还是有亲戚关系的国家。”周总理建议就此发表一个声明 ,吴努深表赞同。 6 月 29 日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发表。宣布五项原则“也应该是指导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 ,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印、中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立即受到国际舆论的重视和赞扬,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7、和赞同。2、周恩来万隆之行1955 年春天,政府收到亚非会议五个发起国的邀请,决定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举行的亚非会议。台湾特务得到情报开始密谋策划杀害周总理。周恩来总理受到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先期经昆明去缅甸首都仰光参加六国总理的会晤。这时,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的政府租用的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台湾特务密谋在飞往印尼途中炸毁,机上十一名代表团的先遣人员和外国记者全部遇难,举世震惊。面对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式和台湾特务的破坏,周恩来不顾个人的安危决定按原计划继续乘坐印度飞机“空中霸王号”飞往印尼。印度尼亚的华侨们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为欢迎祖国的总理和代表团的

8、到来做着各项筹备工作,以侨领麦公为首的华侨联合会为代表团捐车捐物,并且组成了各种服务小组。当周总理一行冒着重重危险抵达雅加达玛腰兰机场时,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华侨的热烈欢迎,整个机场被围得水泄不通。亚非会议的召开,是二次大战后众多刚刚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亚非国家首脑的第一次聚会 ,美国政府也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所谓记者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大家怀着良好的愿望而来,却又意见很不统一,一些代表对共产主义心存疑虑,提出苏联共产主义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也提出了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可能造成的威胁,会议走到失败的边缘。代表团的书面发言已经印发给大家,原来不准备再作大会发言,但面对这种

9、情况,周恩来总理临时请求大会发言,他的“代表团是来讲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来立异的”语惊四座,他的无比的真诚打消了与会代表的疑虑,也使亚非国家找到了共同团结的基础。在万隆会议期间 , 台湾特务组织了一个二十八人的敢死队铁血团 ,密谋杀害周总理,在印尼政府和华侨的保卫下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利用一切机会广交朋友,七天时间他只睡了 13 个小时。经过周恩来、陈毅为首的政府代表团的努力 ,终于团结亚非代表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使之成为以后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 , 向时 ,也确立了新在纷纭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了解更多:建议

10、有条件的同学观看电影周恩来万隆之行3、周恩来主要外交成就1、 1950 年 1 月首次赴苏联协助毛泽东签署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百废待兴满目疮痍的新在当时以美国为代表实行的政治压迫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发展争取了有限的经济援助。2、 1953 年 12 月 31 日在与印度政府代表谈判协商关于西藏驻军通商等问题就率先首次提出了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遵循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 1954 年 4 月 7 月首次以政府首脑的身份率政府代表团的同时也是新成立不久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旨在解决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日内外会议。会议期间让世界充分了解和领略他高超醇熟的外交艺术和谋略智慧及

11、风度奠定了作为享誉世界政治家外交家的地位。4、 1955 年 4 月 1824 日率政府代表团不顾自身身处险境毅然出席万隆会议,其间首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念代表新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 1961 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污蔑我国领导人对新施行的所谓挑衅言行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维护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独立和尊严。6、从57 年至 64 年先后多次率团大规模出访使“一个”理念日益深入身心极大地提高和扩大了新在世界范围内和世界政坛上的影响和地位,从而为驱逐蒋台代表恢复其被把持多年的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了极大贡献。7、 1972 年 2 月

12、21 日 28 日接待首次出访未建交国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并与之签署中美公报打破了两国处于多年敌视关系开启了友好往来的新历史和渠道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对比起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8、 1972 年 9 月 30 日又与届时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不正常关系即刻建交,结束了自甲午战争至八年抗战两国近代史上尽50年不愉快的战争历史和经历重新续写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八年级历史第七课检测学案1、新成立初期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其主要特点是A 、发展民邻国的关系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2、新建立后 ,清除帝国主

13、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种外交方针被称为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 、“另起炉灶”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接见下列国家的代表团是A、缅甸B、越南C、印度D、巴基斯坦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提出的时间是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C、和平共处D、和平外交6、新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或外交活动是A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B 、参加日内瓦会议C、参加万隆会议D、出席

14、联合国大会7、参加 1955 年亚非会议的国家不可能包括A、B、印度C、斯里兰卡D、英国8、人们把 1955 年亚非会议所表现出来的亚洲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 ,称之为A、“万隆精神”B、亚非精神C、和平共处精神D、“求同存异”精神9、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不包括A、参加国共重庆谈判B、参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字仪式C、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一项原则D 、率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10、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 ,正确的有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及其他国家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这些原则解决了苏联的建交问题A、B、C、D、11、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B 、代表提出了“求同存D 、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A、周恩来总理出席了会议异”的方针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团结与合作12、阅读下面图片, 完成问题图1图2(1)图1是周恩来访问哪国的情景?图 2是周恩来出席的哪次会议?(2)在图1的情景中,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 有什么影响?(3)在图2的情景中,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8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