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82575689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呼吸教案三 人体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对呼吸全过程的后面三个环节进行讲解,与上节课的肺通气内容相 联系使学生认识生物学上“呼吸运动”与“呼吸”的概念区别。教学的重点是 (1)气体在肺和组织内的交换过程及原理;(2)气体在血液里运输的过程。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可以以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完成“向澄清石灰水里吹 气”的实验来进行引入。讲述气体的扩散作用时,将事先准备好的香水洒在讲台 前,问后排同学能否闻得到,来说明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气体的运 输过程,一定要结合血液循环的途径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循环系统运输功能的 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

2、目标1 .简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2 .叙述人体呼吸过程的全过程。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和注入空气”,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煤气中毒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三、重点难点重点:气体在肺内和组织细胞里的交换。难点:描述人体呼吸的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的插图并通过课件 演示加以说明。四、教学媒体三角瓶、澄清石灰水、相关视频剪辑、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挂图、多媒体 课件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5 / 4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身边教师活动:教师可参考课本的“身边事”进行引入,引导学 生对人体吸入和排出气体成分的差别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探

3、究竟1”作为引入的手段 我两 名学生,一个向石灰水中吹气,另一名用打气筒打气,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根据日常经 验判断人体吸入 的气体和呼出气 体成分的区别,并 思考如何进行验 证。探究教师活动:(1)教师事先准备好验证试验用的必需装置。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的实验,观察两个三 角瓶里石灰水的变化,并思考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 题。(2)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香水,在讲台上撒 几滴,几分钟后问问后排的同学是否能闻到,然后让学 生阅读课本的“小辞典”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后,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 本的“资料分析1,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的原理对 气体的交换过程进行描述。描述时注意肺泡内和

4、组 织内不同气体成分的浓度关系。(参考: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肺部毛细血管 内氧气的浓度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肺部 毛细血管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 度,二氧化碳扩 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在组织里,组 织细胞中氧气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中的氧气浓度,氧 气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 浓度高于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通过 扩散进入毛细血管。)(3)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插图“图 3- 14”对气体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并结合循环系统的 知识分析动脉血和静脉血在体内的转换,加深对肺循 环使静脉血转换为动脉血,体循环使动脉血转换为静 脉血的认识。(参考:人体通过呼

5、吸运动吸入外界空气,肺泡 内的气体氧气浓度大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氧气浓 度,氧气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肺泡的血液将二氧化碳完成实验,并 根据现象得出正 确答案“实验说 明人体呼出的气 体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比空气重 高。”体会香水的 扩散作用,并得出 正确的结论“气 体能由多的地方 向少的地方运 动。”总结体内气 体交换的过程,用 语言加以表达。排入肺泡,然后这些二氧化碳 被呼出体外。这样,通 过肺泡以后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流回左心房, 再通过左心房的收缩射入动脉为全身组织细胞供 氧。在全身各组织间来自小动脉的动脉血经过与其 相连的毛细血管网将氧气释放给组织细胞,并将来自 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携

6、带走。这样,动脉血转换为静 脉血,流回右心房,然以后通过右心室的收缩被射入肺 动脉到达肺泡部分,继续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随着血 液的循环人体就可以不断将氧气带往全身各组织,并 把全身各组织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回肺泡呼出体 外。)(4)教师布置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在“图3- 16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上标出氧和二氧化碳在 人体内的运行路线。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利用自制挂图和两种颜色 胶布制成的小箭头,请几名学生在讲台上以贴图的方 式完成演示。完成“人体 呼吸全过程示意 图”,对人体呼吸 过程的全过程进 行深入理解。大家 谈(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少于吸入的 气体中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

7、吸入的气体中 的含量,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吸入人体的氧气被运往组织细胞后参 与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过程,细胞物质代谢消耗氧气,放 出二氧化碳,因此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少于 吸入的气体中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吸入的 气体。)(2)说明人体呼吸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怎样进 行的(参考:人体的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肺 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 输、。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 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气 体在血液里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结合“探究 竟”所得的知识, 对大家谈的两个 问题进行思考和 总结,得出止确的 答案。知识 链教

8、师活动:通过探究竟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体内 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气体交换原理。但是,在一些诸如 “肺部的肺泡里面为什么氧气浓度高于肺部毛细血 管的氧气浓度,而二氧化碳浓度彳氐于肺部毛细血管血阅读自学,对 体内气体交换过 程进行更加细致 的认识。液中二氧化碳浓度?” “吸入体内氧气的用途”等 问题上会有比较模糊的认识,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自 学,并涉及一些合理的问题,要学生回答。(参考:1.为什么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 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高?这些二氧化碳是哪里来 的?2 .吸入人体内的氧气发挥了什么作用?3 .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都有哪些方 面的用途?回答教师的 问题实际 用教师活动:(1)结合文本素材中有关“高原训练”的内 容,说明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对这种环境是 可以适应的。(2)结合视频中“煤气中毒”的有关材料,介 绍煤气中毒的产生机理和预防办法。.阅读课本,听 讲,认识呼吸的重 要意义。小结本节课我们大家学习了气体在体内的交换过程, 气体的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体内气体的交 换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在肺内,另一个是在身体各组织 器官内。由于气体浓度的差异导致气体在血液与肺泡和 组织细胞之间交换。呼吸承担着为全身各部位输送氧气的作用,一旦 呼吸产生障碍,就会严重影响身体的生理机能,甚至生 命危险。听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