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的读书心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2574833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勤奋的读书心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说勤奋的读书心得说勤奋的读书心得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总是太过于被动地去读书,往往是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的。捧一纸书香,打开一点温存的光,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文字随着时间的舞步从你眼前滑过。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说勤奋的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1 今天,我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很深,还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理想,是必须靠坚强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实现的。 我读说勤奋这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用两位着名人物做对比。一位是北宋着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一位是我国着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 司马光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和弟弟只读一会儿书,就出去玩儿,他却在屋子里一遍又

2、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他还作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了19年时间,编成了史学巨着资治通鉴。童第周以前并不像司马光那样聪明,17岁才进中学。不过经过他几年的努力,同样北能了很大的成就,他在比利时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成功的。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有所成就。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的

3、读书心得2 我学过的课文如珍珠般闪亮,让人爱不释手。但我更喜欢又大又亮的这颗珍珠说勤奋。 说勤奋这篇文章,文笔生动,内涵深刻,主要讲了我国着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至到背的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刻苦,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读书写作。 还讲了童弟周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他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晚上睡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学习内容,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说勤奋这篇文章还巧

4、妙运用了华罗庚说的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文章中的司马光和童弟周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他们让我明白了人要一生勤奋学习,没有能学完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由此,我不仅联想到自己,我不勤奋,很懒惰,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不算好,妈妈让我做卷子但我不想做。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今后一定要向司马光、童弟周学习,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遇到的不会的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3 上个星期我们上了一篇课文叫说勤奋,让我受益韭浅。讲述的是司马光和同第周的勤奋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天资聪明,每当老师讲完课,他就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的高声朗读,长大后他就更加勤奋,为了读书,写作不打嗑睡,

5、他就用一根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经过了19年的时间,他终于写成了着名的史学巨着资治通鉴。 而童第周天资并不聪明,他17岁才进中学。他第一学期期末,学习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当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时,他总是温故知新。经过半年努力,他飞快地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后来他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为欧洲生物学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即使比别人基础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我们现在的条件和司马光、童第周他们那个时候的条件相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但我们很懒惰,每天,作业都要让老师来查,还让老师千叮聆万嘱咐才能交齐,

6、老师的口水说成丸药,我们都屡教不改,只要一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不再想着动脑解决,更不会重试。但天资并不聪明的童第周却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对困难说不。 上了这一课后,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懂得了: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以后我会更加勤奋,不让老师查我的作业,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对遇到的困难说“不”!坚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4 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说勤奋,被这篇议论文深深“折服”。 课文为了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花了大量篇幅举例论证。首先举了北宋著名的史

7、学家司马光的例子,其此举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例子。司马光从小天资聪颖,却十分勤奋。小时候,在哥哥弟弟出去玩的时候躲在室内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用圆木做了“警枕”, 来提醒自己珍惜时间,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基础很差,到17岁才进中学。但他急起直追,勤奋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在比利时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了整个欧洲。 说勤奋这篇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童第周的故事。 虽然他起步晚,基础差,却能够有信心有勇气在这个情况下急起直追,并取得了优异的骄人的成绩,用自己的汗水的心血浇灌出了两书美丽的“鲜花”,这点令我十分

8、敬佩。 在我们历史中还有爱迪生达芬奇霍金等人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直到现在都名扬四海,饮誉天下。我也是这样一个勤奋的人。我努力地写作,洋洋洒洒写下了许多美文,并把这些文章编著成了三本佳作集,为此别人还纷纷为我竖起了大拇指呢! 勤奋,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实现理想的途径。今后,我一定要以那些勤奋的人作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的读书心得5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学了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下面让我为大家说说吧! 说勤奋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位名人的故事。学完这篇课文,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司马光和童第周是两个很了不起的人。因为司马光竟然能在别人玩的时候静心读书,而且,他还用了整整19年的时间编著了一套巨著资治通鉴。这两个人中我更加佩服的还是童第周,童第周虽然没有司马光那么聪明,但他知道要上进,并且勤奋学习。我一直相信“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并把他牢记在心。 从此以后,我们只要向司马光和童第周学习,那么,我们长大也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