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2574050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工具。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特地准备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

2、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

3、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

4、、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四、研讨思考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写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1.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第一、二自然段

5、,讨论下列问题并自主解决。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让

6、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3)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自由探究。 学生朗读后,思考体味以下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

7、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是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

8、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3.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2)作者紧扣这一点,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

9、: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5)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二、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

10、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一下,在写法上本文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写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北京冬天的景

11、物,倾注你的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板书设计 12.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暖-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朗

12、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想象能力。 2、了解春天的特点,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每一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

13、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学生自主掌握课文构架。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文结构。 课后实践:如果有条件,教师可选择带领学生集体春游,以拍照、写生、唱歌、野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回归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春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听到“春”这个词,大家脑海里会闪现什么

14、词语、色彩、诗句、景象呢?(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做出引导和评价。 词语:草长鸢飞、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暖洋洋、软绵绵 色彩:绿色(柳树、小草)、红色(山茶花)、粉色(桃花)、白色(梨花) 诗句: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雨 春声 春鸟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柳春风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春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花春蝶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细无声,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春草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桃 春江春鸭 大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