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82558266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55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72 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教材主要是由“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8、9 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 “加 减混合”以及“整理和复习”等六个小节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 减法计算的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 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

2、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6-10 的各数的书写和各数的组成,以及6-10 的加减法,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 但是要让他们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比较困难。 四、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6-10 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 来表示物体的各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 6-10 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 以内各 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 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及

3、连加连减、加减混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 2 趣的数学活动中, 掌握 6-10 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含义, 并掌握 10 以内加减法 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利用 10 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 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教法与学法 : 在教学中,可设计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 生对实物、 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

4、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盒操作的 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建立6-10 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 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一课时 6、7 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40 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 和 7。 2、使学生知道 7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 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情感与价值观 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 展。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 和 7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

5、 三、教学难点: 掌握 7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 以内数的大小。 3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算器、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你们看。(出示 教学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是的,他们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做讲卫 生、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孩子。 (二)新授: 1、教学数数。 教师:你知道图上有几个人嘛?你是怎么数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图中的人数,再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有6 个同

6、学,用“ 6”表示;再加上一位老师, 一共是 7 个人,用“ 7”表示。 教师:除了 6 个学生能用数字“ 6”来表示, 7 个人用数字“ 7”来表示,你 还能从图上找出什么能用数字“6”和“ 7”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汇报。 教师:谁会从 1 数到 7,再从 7 数到 1? (1)个别学生汇报:数数。 (2)同桌互相数一数。 2、教学认数。 教师出示电子图,提出操作活动的要求: (1)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小圆点。 (2)分别拿出 6 根小棒和 7 根小棒,摆出不同的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 摆的多,摆得漂亮! 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并给出适当的评价。 学生操作结 束后,请个别

7、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摆的图形。 3、教学数序。 4 (1)教师出示计数器,并在计数器上拨出5 个珠子。提问: 5 个珠子,再 添上一个是几个? 6 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学生汇报: 5个添上 1 个是 6 个,6 个添上 1 个是 7 个。 (3)教师出示直尺图。 教师:观察直尺图,说一说5 的后面是几? 6 的后面是几? 7 的前面是几? 学生抢答。 4、教学比较大小。 教师: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填一填。 学生填符号,并汇报: 56;65;76 5、教学序数。 教师出示课本第 40 页的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汇报。 6、教学 6 和 7 的书写。 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 和 7 的

8、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 43 页练习九的第 1 题。 让学生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按题解答。 2、完成课本第 43 页练习九的第 2 题。 让学生数一数,再填数。 3、完成课本第 43 页练习九的第 3 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展示。 (四)课堂小结: 教师: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 和“7”来表示。 学生个别汇报。 (五)作业布置 小册 (六)板书设计 5 第二课时 6、7 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1 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6 和 7 的组成。

9、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 寻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 6 和 7 的分解和组成。 三、教学难点 亲历 6 和 7 的组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6 教师:昨天我们认识了 6 和 7 这两字数字宝宝, 说一说,你观察到自己身边 的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两个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 和 7的分解和组成。 (板书课 题) (二)新授课: 1、教学 6 的分

10、解和组成。 教师出示课本第 41 页的圆片图。 教师: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几个圆片?第一行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涂? 个别汇报:第一行涂了5 个,还有 1 个没涂色。 教师:那么 6 个圆片可以分成几和几?(5和 1)思考接下去的四行分别该 怎么涂色? 6 个圆片还能分成几和几?动手涂一涂,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 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6 的分解。 教师:观察 6 的分解,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6 的分解总结并展示。 2、全班齐读 6 的分解。 3、教学 7 的组成。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 :你能将 7 个

11、小正方体分成两堆吗?有几种不同的 分法。用学具小棒代替小正方体,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小棒,并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板书7 的组成。 教师:把 7 根小棒分成两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师: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7 的组成归纳板书。 4、全班齐读 7 的组成。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 41 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7 2、完成课本第 43 页练习九第 4 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3、完成课本第 44 页练习九第 5 题。 教师组织学生以抽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然后根据凑成的卡片写两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

12、结: 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小册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6、7 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 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有关6 和 7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 地计算 6 和 7 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经历由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利用学过的 知识探究出得数。 二、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 和 7 的加法和 6、7 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

13、数。 31 53 23 40 33 41 31 32 21 22 21 43 30 40 44 31 8 2、复习 6 和 7 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 51 和 15。 (1)出示:学生摆图片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也像情境图中面对面地坐好。 教师:请其中一位同学拿出学具圆片, 一边摆 1 个圆片,另一边摆 5 个圆片。 你能根据摆好的圆片写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写算式后,个别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1,15。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是一组图片,大家写的算式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汇报: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是面对面坐的,坐的方位不同, 观察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

14、的算式就不一样。 (2)教师:你想怎样计算51 和 15 呢?说说你计算的方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5 和 1 组成 6 来计算这两道算式题。 教师完善板书: 516 1 56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16 和 156;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 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在这两个算式中, 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 相加的得数也是一样的,但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是相反的。 2、教学 61 和 65. (1)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动手摆出 6 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 和 1. 学生按要求进行学具操作。 教师:从左往右看, 6 分成了那两个部分?从6 里面

15、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 分,还剩多少个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观察,汇报算式: 615。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从右往左看呢?又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式: 651。 (2)教师提问:问计算61 和 65 时,怎样想才算得快? 学生交流汇报: 6 可以分成 1 和 5,所以 615,651。 9 (3)教师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 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 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 就得到右边的部 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 3、教学“摆一摆”。 (1)摆花。 教师出示摆花的情境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 教师:你能根据摆的花写出

16、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摆后再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2 ,24 ,62 ,64 。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摆小棒。 教师出示摆小棒的情境图。 教师:你能根据摆的小棒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小组内探究算法,计算后个别汇报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填。 学生思考、汇报。 4、练习书写算式。(课本第44 页练习九的第 7 题)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练习。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 42 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 44 页练习九第 6、8、9 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 你的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 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6 和 7 的组成来计算有关 6、7 的加减法。 10 第四课时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能够正确理解图意, 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