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82550664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上海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2020届高三3月模(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 (10分)1. 填空。(5分)(1)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总为浮云能蔽日,_。(李白_)(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答案】(1)休说鲈鱼堪脍(2)长安不见使人愁(3)登金陵凤凰台(4)东船西舫悄无言(5)唯见江心秋月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小题1注意难写字“鲈、脍”的写法;小题3注意难写字“舫”的写法,且不可将

2、“唯”误写为“惟”。2. 按要求选择。(5分)(1)请选择一项合适的成语放在文中划线处( )(2分)这些年来,很多地方都喜欢在文化典籍中“ ”,重建历史上有过的、甚至只是传说中的景点,看起来是为了文化,实际上有很多经济图谋。A. 空穴来风 B. 捕风捉影 C. 张冠李戴 D. 无中可有【答案】B【解析】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无中可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根据文意,是说有的文化典籍根据“历史上有过的、甚至只是传说

3、中的景点”进行重建,由此推知其并不是谣言,或消息,用“空穴来风”不合适,排除答案A;也不存在弄错对象的问题,“张冠李戴”也不合适,排除答案C;既然是“有过的”,哪怕是“传说中的”,但至少不是“本来没有的”,用“无中生有”不合适,排除答案D。故选B。(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以常规的标准看,“凡尔赛”式的话语无疑是“不好好说话”的典型,然而在被群嘲之前,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表演、塑造、营销手段。在自媒体时代, , , , 。 真实与仿象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弭 表演性话语正越来越多地占领我们的嘴巴、耳朵、脑袋乃至整个生活。 话语的质地变得浑浊而可疑 随之

4、而来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想象力正变得越发粗暴、单一、平面化。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排序)的能力。根据文意,前文提示“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表演、塑造、营销手段”,可以推知应该将句子放在答题空的第1处,以照应第一个词“自我表演”,排除答案A、C;第句应紧随其后,说明“塑造”,根据语序标志词“随之”中的“之”的提示,“之”应该指代句所述内容,且第句带有明显的总结意味,排除答案B。故选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1)“催产素”又叫“爱的荷尔蒙”。关于这种激素,我们一般的了解是,它与信任、表达、亲社会性有关。(2)很

5、不幸的是,科学家发现,它的疗效只发生在那些被你界定为“我们”的人之间。当对方是那些被你界定为“他们”的人时,催产素反而会让你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你的攻击性更强,而合作性更少。(3)荷兰有一项研究,实验者设置了典型的“电车难题”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个人会被撞死。你手边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车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4)一般来说,人们都愿意以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拯救五个人的生命。但如果你给备用轨道上的那个可怜人取个名字,再给实验对象注射催产素,奇

6、怪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你给那个人取的名字是一个荷兰人的常见名字,比如德克、或者彼得,实验对象就不大愿意牺牲他一个人来救另外五个人;但如果这个人的名字是荷兰人普遍有敌意的德国名字或者穆斯林名字,人们则很轻松地就会做出牺牲他的决定。(5)这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学与神经科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在行为:关于人类最好与最坏的一面的生物学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在这本书中,他想要探讨一个关于人性的根本问题,为什么人类一方面可以互相屠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私的善意?我们本性中的一面注定要战胜另一面吗?(6)“我们vs他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章。按照萨波尔斯基的说法,人类对于异己的偏见深植于旧石器时代的大脑,而且极容易

7、操纵,这既是件好事,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7)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很早就观察到,二元对立(男女、善恶、热冷、保守自由、人动物、身体灵魂等)是人类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应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方式。就社会生活而言,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我们/他们我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外国人。我们是城里人,他们是乡下人。我们是中产阶级,他们是穷人。我们是女人,他们是男人。我们是好学生,他们是坏学生。我们是基督徒,他们是异教徒(8)可以说,分类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或者说,一种认知捷径。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依据某种哪怕最微不足道的差异创造出“我们”和“他们”来,从性别、种族、国籍、阶级、年龄、宗教、到T恤的颜色。萨波尔斯基

8、在书中提到过一个最令他哭笑不得的例子,人猿星球的拍摄现场,扮演黑猩猩的群众演员与扮演大猩猩的群众演员在吃午饭会很自然的分成两桌吃饭。于是,他引用了一句笑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把人分成两种,另一种则是不这样分的人。”(9)而且,大脑在区分我们/他们时,速度极其惊人。比如,以每秒20张的速度给你看一组照片,几乎是一闪而过,你的大脑也能立刻区分出我们/他们如果照片里是“他们”,就会立刻触发杏仁核的反应,也就是负责恐惧、焦虑和攻击性的大脑区域。给你看一段有人被针扎手指的画面,你的大脑会产生“同构反射”(isomorphic reflex),此时大脑运动皮层对应手的位置会兴奋,进而你的手会握紧

9、,好像感受到了对方的痛楚,除非这只手属于“他们”。(10)这就是为什么,偏见首先是情绪的,然后才是认知的。我们关于人和事的看法,常常都是潜意识操控的。不同的“他们”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最常见的是恐惧。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很容易理解,对我们的祖先而言,在一个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求生存,把陌生人当作潜在的攻击者,而不是善意的朋友来对待,显然有更好的生存几率。(11)恶心是另一种常见的情绪。当哺乳动物闻到腐烂之物的味道时,大脑的岛叶皮质会触发胃部不适或呕吐反射,目的是保护它们远离有毒的食物。但人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我们只要想着吃恶心的东西,就会有恶心的反应,比如想象你自己吞下一只昆虫,想象它

10、在你的唇齿之间挣扎,你的岛叶皮质也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想象也能激活你的岛叶皮质。(12)更特殊的一点是,动物的恶心通常是感官反应,但对人类而言,不仅是想象生理上恶心的事情会让你反胃,想象道德上恶心的事情同样让你反胃。这里的问题在于,道德越界是非常主观的判断,一个人认为“道德越界”的行为,对另一个人来说很可能是完全正常的生活方式,比如同性恋。(13)岛叶皮质最主要交流的对象,恰恰是杏仁核。所以,事情的顺序是这样的:一个行为只是不同,还是道德越界, 。历史上最残酷的屠杀,往往都与这样的应激反应有关。(14)在我们对于“他们”的评判背后,是各种潜在的情绪暗流,是我们的认知和逻辑急于跟上情感的自我而编

11、造出来的故事而已。从认知心理学来说,这也是一种“确认偏误”:我们更擅长记住佐证而非反对自己观点的证据;验证时更倾向于支持,而非推翻我们的假设;以及更倾向于用怀疑的态度检验我们不喜欢的结果。(15)因为人类的本能,要发现自己的偏见很难;但是也因为人类的理性思考自我修正能力,客观全面的见解会与偏见一起产生和传播。只是这条修正之路注定漫长与艰难,需要我们对自身局限性的时刻警醒和自我再教育。4. 下列对“偏见”的认识符合文意的是( )。(3分)A. 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是造成偏见的根本原因。B. 偏见是受潜意识操控的,它与人的理性无关。C. 偏见在生理上是由大脑的岛叶皮质所激发的。D. 当偏见与“我们”

12、相关,它是倾向于积极的。5. 根据文意,推断下列现象与“偏见”关联度最小的是( )(2分)A. 刻板印象 B. 道德义愤 C. 思维定式 D. 酸葡萄心理6. 根据上下文,将第13段横线处的内容填充完整。(3分)7.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8. 有哲学家哀叹:“同质化的恐怖席卷当今社会各个生活领域。”(所谓同质化,就是表示不同特征的个体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在本质特征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的过程)本是区分“我们”与“他们”的偏见却与这种“同质化”息息相关。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偏见是如何造成同质化的。(4分)【答案】4. D 5. C6. 岛叶皮质先做出判断,然后告知杏仁核,于是各种应激反应随之而来

13、。7. 文章首先用催产素的案例引出人类对于异己的偏见深植于大脑;再由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理论得出分类的认知方式与偏见的关系;然后从大脑的神经结构角度分析偏见是如何产生的;接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偏见产生的“确认偏误”;最后总结我们应该如何修正偏见。8. 偏见使人在潜意识中对“我们”表现出更多信任,而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迁就与赞同与自己同类的人和事物(更倾向于支持“我们”),对他们的否定让位于对我们的肯定,最终,在我们周围的事物逐渐“同质化”。【解析】4.A.“根本原因”错误,相关信息在第(7)段“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很早就观察到,二元对立(

14、男女、善恶、热冷、保守自由、人动物、身体灵魂等)是人类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应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方式”,可见并未说是“是造成偏见的根本原因”,选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B.“它与人的理性无关”错误,相关信息在(10)(15)段“这就是为什么,偏见首先是情绪的,然后才是认知的。我们关于人和事的看法,常常都是潜意识操控的”“因为人类的本能,要发现自己的偏见很难;但是也因为人类的理性思考自我修正能力,客观全面的见解会与偏见一起产生和传播”,可见选项表述绝对,“常常是”受潜意识操控的,与理性有关。C.“在生理上是由大脑的岛叶皮质所激发的”错误,相关信息在(11)段“大脑的岛叶皮质会触发胃部不适或呕吐反射,目的

15、是保护它们远离有毒的食物。但人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我们只要想着吃恶心的东西,就会有恶心的反应,比如想象你自己吞下一只昆虫,想象它在你的唇齿之间挣扎,你的岛叶皮质也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想象也能激活你的岛叶皮质”,可见“生理上”偷换了概念,应该是“心理上”。故选D。5.A.(7)(8)两段和刻板印象相关,属于偏见的表现之一,可见“刻板印象”与偏见关联紧密。B.第(12)段信息与“道德义愤”相关,可见B项与“偏见”关联度大。C.第(11)段信息“但人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我们只要想着吃恶心的东西,就会有恶心的反应,比如想象你自己吞下一只昆虫,想象它在你的唇齿之间挣扎,你的岛叶皮质也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想象也能激活你的岛叶皮质”提到了“思维定式”,但不属于“偏见”,是为了与上下文来自于感官的偏见形成对照。可见C项与“偏见”关联度最小。D.第(5)段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