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2517145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设计毕业答辩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范围:1、标准跨径:标准跨径是多少?什么是标准跨径? 30米。对于梁桥,标准化跨径是指相邻两桥墩中线之间的距离,或墩中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2、计算跨径:计算跨径是多少?什么是计算跨径? 29.10米。计算跨径,对于设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为两相邻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桥梁全长是多少? 桥梁全长是去掉桥两端各两厘米伸缩缝的长度。 29.96米。(预制梁长?)4、设计选取的公路等级是几级?集中荷载选取多少? 城市A级。300KN.5、截面效率指标有什么要求?(桥梁工程83页) 0.5。6、行车道板单向板力学模型是

2、什么样的? 就像是个简支梁。 单向板是单向受力板的简称;通常可把边长比或长宽比等于和大于2的周边支承板看作单由短跨承受荷载的单向受力板,简称单向板。其力学模型类似于简支梁。7、荷载有效分布示意图 要现场手画。 注意:只画计算跨径内的荷载。8、什么是梗腋? 梗腋,就是承托,它是增强翼板与梁肋之间联系的构造措施,并可增强翼板根部的抗剪能力。9、支点截面和跨中截面为什么不一样? 支点截面主要承受剪力,跨中截面主要承受弯矩,10、预应力钢束为什么弯起? 为了保证构件无论是在施工阶段还是在使用阶段,其任意截面上、下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都不至超过规定的限制值。同时,构件端部逐步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将产生预剪力,

3、这对抵消支点附近较大的外荷载剪力也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从构造上来说,预应力钢筋的弯起,可使锚固点分散,有利于锚具的布置;锚具的分散,使梁端部承受的集中力也相应的分散,这对改善锚固区的承压也是有利的。11、截面抗剪是什么抗剪?12、全预应力A类B类有什么区别?、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即不得消压。、部分预应力构件分为两类A类: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正截面受拉边缘允许出现拉应力,但不允许超标;B类: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正截面受拉边缘拉应力超过限值,或出现不超过宽度限值的裂缝。13、剪力系数?14、荷载分布计算:跨中使用修正偏心压力法,支点使

4、用杠杆原理法。(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15、均布荷载 集中荷载 画图 图形准确 找好最不利位置。16、荷载组合:基本组合、长期效应组合、短期效应组合。 好像不够?17、净截面和换算截面,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截面?净截面预制梁的截面,将非预应力钢筋换算为混凝土,减去预留预应力孔道面积的截面;换算截面计入非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影响的截面。主梁预制并张拉预应力钢筋阶段使用净截面;灌浆封锚、主梁吊装就位并现浇湿接缝阶段,桥面、栏杆及人行道施工和营运阶段使用换算截面。18、箱形截面换算工字形截面的原则?19、预应力损失都有什么?什么影响最大?本设计中的桥梁为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各阶段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5、分为两批:传力锚固时的损失(第一批):1 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2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4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传力锚固后的损失(第二批):5 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6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20、什么是锚下张拉预应力? 构件端部(锚下)?21、估算损失多少?22、主梁变形是多少?设不设计预拱度?挠度验算与预拱度的设置是怎么考虑的?( 活载挠度不超过L/600 恒载+活载超过L/1600时应设预拱度)23、下部结构设计 线刚度比要求?24、桩计算 看M法。25、毛截面与换算截面的区别?土木工程(大类)毕业答辩复习思考题 1、框架梁的

6、截面尺寸如何确定?梁的宽度取1/21/3梁高,宽度不大于支撑柱在该方向的宽度。通常梁高取跨度的1/81/14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尺寸可按b=(1/121/18)H 取值,h=(12)b式中b为柱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H为所在层层高。另外,根据抗规要求6.3.7框架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250mm,圆柱直径不已小于350.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3、根据混凝土结构规范的配筋构造要求:二、三级抗震要求时,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得小于多少? 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为1.5倍的梁高,而且加密区间总长均要满足大于500mm,如果不满足大于500mm,按500mm长度

7、进行加密。4、根据混凝土结构规范的配筋构造要求:二级、三级抗震要求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为多少?箍筋最小直径为为多少?最大间距:梁截面高度/4,8倍纵向钢筋直径,100,150(取其中最小值)箍筋最小直径:8mm5、框架柱抗震设计的构造措施中,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各为多少?二级:取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00mm中的较小值、三级:取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mm中的较小值最小直径:8mm6、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为简化计算,一般取现浇楼盖中间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I=?I=2I07、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按分层法计算时,除底层柱以外,其

8、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修正系数是多少?0.98、对现浇多层框架结构,可以对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梁端弯矩调幅是在内力组合前还是组合以后进行?在内力组合前调幅9、对现浇多层框架结构,可以对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梁端弯矩调幅是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还是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进行梁端弯矩调幅?调幅的对象是竖向荷载10、在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时,抗侧移刚度D表示什么?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柱的抗侧移刚度以D表示,故此法又称“D值法”,也成为修正反弯点法。因此D的物理意义是“柱的抗侧移刚度”11、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D值是否

9、相同?具有相同截面的上层柱和底层柱的D值是否相同?为什么? 具有相同截面的边住和中柱的D值不相同,因为边柱只有一根梁约束,中柱有两根梁约束,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D值不相同,因为底层柱底端固定12、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和支座各按什么截面计算?跨中:T形截面 支座:矩形截面13、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时,要求b目的是为了防止什么破坏?超筋破坏14、 “D值法” 又称为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对反弯点法中柱的哪些条件进行了修正。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15、什么是单向板,双向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

10、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16、受弯构件有哪两种主要破坏形态?正截面破坏 斜截面破坏17、梁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有何区别?适筋破坏(塑性破坏)、超筋破坏(脆性破坏)、少筋破坏(脆性破坏)18、受弯构件斜截面有哪几种主要破坏形态?斜截面破坏形式有:1)斜压破坏, 2)剪压破坏, 3)斜拉破坏19、框架内力分析中,分层法的基本假设是什么?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节点的侧移可以忽略2)每层横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层横梁的内力影响很小,也可以忽略20、什么是反弯点?就是弯矩图中负弯矩和正弯矩

11、相交的地方,这个点的弯矩为0,这个点的左右都有弯矩,一边大于0,一边小于0。21、框架结构按承重体系分为哪几类?说明优缺点。(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优点:横向框架数较少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抗侧移刚度;纵向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建筑的通风采光。缺点:主梁截面尺寸较大,使结构层高增加。(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优点:适用于大空间房屋,净空高度较大,房屋布置灵活。缺点:进深尺寸受到板长度的限制,同时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小。(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优点: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较好22、框架体系的优点是什么?说明它的应用范围。框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是: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

12、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形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适用范围:工业厂房及公共建筑中广泛使用。23、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是什么?(1)、结构平面布置;(2)、柱网和层高的确定;(3)、承重方案的确定(4)、荷载计算;(5)、内力、位移计算;(6)、配筋计算;(7)、钢筋选择;(8)、绘制结构施工图。24、什么是梁、柱的控制截面,怎样确定控制截面的内力不利组合?梁的控制截面在跨中附近(正弯矩最大截面)和梁与柱相交处(负弯矩最大截面)。柱的控制截面在梁底部(柱的上端)和梁顶部(柱的下端),即轴向压力最大截面。控制截面内力不利组合:竖向荷载的布置方法有逐跨施荷组合法;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满布荷载法。不同的布置会产生不同的内力,由最不利布置方式确定内力。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布置方法:在矩形平面结构中,正负两方向作用荷载下内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所以只需作一次计算,将内力加上正、负号即可。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