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2497121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体育教学论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策略研究1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中, 如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是当前理论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要探讨这一问题, 必然要将它放到一个教学活动中去。而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必将由一个施加影响的教师通过教学内容这个载体对学生身心产生作用,使学生朝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里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文化底蕴都将影响教师对课的设计、对教学内容组织与处理、 对教学手段的选择,直至影响教学效果, 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 能力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主体的认识深度是阻碍学生成为真正主体的主要因素。教师应该扬弃“我教, 你

2、学”、 “我示范, 你模仿”、 “我是中心, 你得围绕我转”等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人”,是作为认识主体、发展主体的“人”,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从而真正营造一种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的学校体育课堂氛围,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奇怪现象。因此我们想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作为主体的真正内涵与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体的意义,然后由此提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相应的策略。2体育教学中主客体的辩证关系我们知道, 根据逻辑矛盾律,主体是相对客体而提出的。主体、客体是活动中一对矛盾的地位问题,是一对对象性关系。要使两者

3、的地位成立,必然有一方对另一方施加影响,产生另一方在某些方面的变化。 这样我们就说施加影响的一方是主体,另一方是客体。因此,提到主体,我们必须将其放到某个活动中去理解、去阐释。我们说,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 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针对学生来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学生个体的认识, 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地认识世界。它主要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 交往性、 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这一过程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主要存在三种关系:

4、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要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我们必须清楚学生在这三种关系中的地位问题,只有对这三个维度上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才不至于失之偏颇,才能全面。2 1在体育知识文化和技能的传承方面,学生是客体学校体育教学, 是体育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体育教学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施加影响者,是改造者;学生是受到影响,并朝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被改造的对象。因此我们说在知识文化、技术技能的传承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2 2在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我们说教学是一个特殊的

5、认识过程,是因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都是从认识开始的,是对认识对象(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东西的过程。在这个认识活动中, 认识内容是客体, 而认识者是主体。 因此学生在这里是主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里有一个教师在认识活动中是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回答是前者。 因为教师是认识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虽然对客体(教育内容)已有一定认识,但在认识活动中仍需要重新认识, 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一起认识教育内容。因此我们说教师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同一主体中,教师与学生是有区别的。教师的主体能力-自主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远远高于学生,学生是只有有限

6、的主体能力的主体,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对认识对象的认识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从1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主导。这种主导是主体对主体的主导。2.3在发展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这一过程中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发展。 而教师和教材及教学设施都是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因而教师、 教材及教学设施等同为学生发展的客体。教师作为发展的客体, 其价值就在于用自己的知识、品德、能力等满足学生求知、发展的需要。3在体育教学中确立主体的作用3 1能激发学生的主体认识说到认识,它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

7、、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它的特殊性在于这种认识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是通过教师和教材的中介作用,以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间接经验为主, 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从这种特殊性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被认识的对象是我们早已筐限好的,学生是被动地认识这些对象。但具体到一次认识活动、一个认识对象,学生又必须主体参与的。没有主体参与的认识,是无效的认识。只有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这种认识才有意义,才有效果。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了认识,才能在教师的引导激发下,明确认识的目的任务,才能实现新老知识的整合,使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比如在排

8、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中,当教师突出垫球部位的重要时,学生开始是不以为然的,但在练习过程中,球要是老是被垫飞,他才会逐渐认识到。也只有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真正参与进去了,才有可能在认识过程中衍生出新兴趣,使认识更深入, 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更系统。3.2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授课形式的影响下,无形中形成了依赖思想,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出现“你讲什么,我听什么”,“你叫我练什么, 我就练什么”。 学生只是“形体”参与了教学, “神体”完全游离在课堂之外,它所产生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激发和调动,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学生的主体本身将无从发展

9、。因此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并实现主体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正是着眼于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发与调动,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佳程度。3 3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缺乏积极的探究精神;其二,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行为。 学生在动作概念的理解上,在技术的掌握上, 往往出现“你说这样就是这样”“你怎样做我就怎样做”的情况,缺少提“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他这样做就能做起来而我不能”“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等问题,缺乏批判精神和探究思维。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就可以逐步培养学

10、生质疑和探究的品质。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使他们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的事情。在分工, 协作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 主体参与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从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学生在主体参与教学中应做到既能恰当地表现自己,又能使别人有表现的机会。共同的活动是人们交往的前提,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同时,在活动中使大家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强的良好素质。3 4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满足

11、学生的参与愿望。学生的参与愿望满足了,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向师性。而学生的参与热情会调动教师上课的情趣,自然会产生一种本能2的师爱。学生的主体参与会使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与广泛,期间自然产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相互满足, 师生间的友谊也会得到发展。这种多边的交流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同时这种多边的交流使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 发展欲得到了满足。 在这种多边的交流中学生会不断进行自我调控, 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4体育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的基本策略4 1全体参与是确立学生主体的基本前提活动是主体参加的目的、 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活动不会

12、自动地产生,正是人的主体参与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 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参与性,它表明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与方式,决定着活动的方向、 性质以及结果, 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和质量。我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而教学活动是集体 (团体)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每一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每一个学生的在教学中的能动性,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过程角度上讲,对个体来说,参与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参与结束,教学活动就结束;但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个体参与的结束,不等于整个活动的结

13、束, 因此我们要让作为单个主体的活动与教学集体活动同步,以防止任何一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优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指的活动是外在的、 看得见活动, 是外部的“行动逻辑”。 而这种看得见的“行动逻辑”是受隐性的“思维逻辑”支配,同时又促进“思维逻辑”的更完善、更严密,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化过程。 学生的发展是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双重性建构的过程。内部活动需要外化,外部活动需要内化。 学生参与外部活动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外部活动内化的质量和内部活动外化的质量。因此,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使活动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思维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