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2496882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思维激活我们知道地球被誉为“蓝色星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有 3/4以上被海水覆盖。可你知道吗?地球表面的平均海拔在海平面2 000米以下呢!神秘的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提示:海底地形大体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等。洋底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海底地貌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太平洋洋底地形复杂多样,可分为四部分,即大陆边缘、过渡带、大洋床和大洋中脊,尤其是具有以岛弧一海沟系为代表的明显过渡带。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大陆架面积较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条南北延伸的海岭,整条海岭蜿蜒成“ 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与

2、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大西洋东部地区,特别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有许多水下浅滩。印度洋海盆,是世界各大洋中最为复杂的,其大陆架要比大西洋的大陆架稍窄一些,其宽度各地不等。北冰洋海底地貌的突出特点就是大陆架非常宽广;另一特点是起伏不平,一系列海岭、海盆、海槽和海沟交错分布。北冰洋中部有一横贯的海底山岭,洋底山地坡度大、陡 峭,有火山喷发,是构造断裂褶皱山。自主整理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和 主要类型。1 .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 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一般 较缓,水深在以内。其宽度从 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 的地方为止

3、。大陆 架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 ,阳光可透射至海底,繁盛。(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 坡。水深一般为 ,是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 。2 .岛弧和海沟岛弧和海沟分布在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1) 岛弧:指大陆和 之间呈 分布的群岛,也称“ ”或“ ” 。岛弧分布在 的前缘,以 海域最为典型。(2) 海沟:位于岛弧的 ,是海洋中 的地方,一般是与 的分界线。 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最深处超过米。(3) 特征: 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活跃的地带, 多 、 。3洋盆和洋中脊(1) 洋盆: 又称“ ” ,构成了大洋底的 ,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面积的 。(

4、2) 洋中脊:地球上 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 部位。洋中脊在、 、 和都有分布,并且相互连通。太平洋中脊位于大洋位置。 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 , 与两岸大致平行分布。印度洋中脊犹如“ ”字分布在大洋中部。洋中脊中轴为 。高手笔记海底的地形分布(1) 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 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0 米; 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 叫做大陆坡, 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天然气资源 ,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2) 岛弧和海沟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 菲律宾群岛等。 海沟与

5、大洋边缘的岛弧常常相伴出现, 而且岛弧上的山峰越高, 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 海底最深的地方, 并不是在大洋的中央, 大都在大洋的边缘。如在太平洋西部岛弧的东侧,就与岛弧平行排列着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琉球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岛弧和海沟是在同一种地壳运动中形成的, 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3) 洋盆和洋中脊洋盆又称为“深海平原” ,在起伏的玄武岩基底上由沉积物铺盖形成、坡度小于1?的平坦区域。 有的深海平原表面光滑平整, 几近水平状,为地球表面最平坦的部分; 有的向一定方向连续倾斜;有的则波状起伏,不太规则。深海平原在各大洋都有分布,以周缘缺乏海沟的大西洋最为发育。海

6、底呈长条状的高地,又称海脊。几乎没有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无震海岭。有明显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活动海岭,即洋中脊。无震海岭延伸长度可达数千千米,地形一般起伏不大,顶面较平坦。名师解惑地球上最凸起的山峰、最深的沟谷和最长的山脉,都分布在海底剖析:由于海水的掩盖,海底地貌难以直接观察,人们长期不明其真相。20世纪20年代,德国“流星”号首次运用声纳测深法揭示海底地形的起伏,发现它不亚于陆地。以后数十年工作说明,海底地貌远比陆地地貌壮观,那里有深邃的海沟、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大洋最深点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11 034米,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的海拔高度。 纵贯大洋中部的洋

7、中脊山系, 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千米至数 千千米,其长度和广度为陆上任何山系所不及。 深海平原坡度小于千分之一, 其平坦程度超过了大陆平原。讲练互动【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海底地形示意图(1)图中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A.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洋盆C.洋中脊、大陆坡、大陆架、洋盆()B.洋盆、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D.大陆坡、洋中脊、大陆架、洋盆用心爱心专心5()地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地海洋空间可开辟为深海旅游区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2)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有丰富的镒结核矿B.C.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D.解析:从海底地形示意图中看出:大陆架在靠

8、近大陆的浅海部分,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 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米;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 到几千米; 大陆坡以外分布面积广大的平坦部分, 则为洋盆; 洋中脊是大洋中的山脉或隆起,为海底山系。答案: (1)C (2)C绿色通道: 洋盆有丰富的锰结核矿 , 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天然气资源, 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大陆架上海洋空间可开辟为深海旅游区。变式训练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A. 阿留申海沟B. 秘鲁智利海沟C. 东加海沟D. 马里亚纳海沟解析: 太平洋地壳,厚度小而密度大,所处的位置又相对较低,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亚欧大陆地壳相碰撞时, 太平洋地壳便俯冲入东亚大

9、陆地壳之下, 从而使大洋一侧出现深度巨大的海沟, 如阿留申海沟、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琉球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菲律宾海沟等。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深11 034 米,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的海拔高度。答案: D问题探究【问题】周末,小明坐在地图前发呆,因为他突然想起了刚学的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会出现什么地貌?列举其产生的现象与后果。导思 : 思考本题时,首先要回想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分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能够形成的地貌类型;然后再具体举例说明此种地貌类型的地理分布及其引起的后果。探究 :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

10、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这些岛弧与海沟常常是相伴而生的。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 岛弧和海沟的平行并存, 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 大洋板块倾没于大陆板块之下的结果。 如太平洋板块, 厚度小而密度大, 所处的位置又相对较低, 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 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太平洋板块便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 从而使大洋一侧出现深度巨大的海沟; 同时, 大陆地壳的继续运动使它的前缘的表层沉积物质相互迭合到一起, 形成了岛弧。 由于板块相对运动的角度较大, 所以碰撞后形成的海沟深度大,岛弧上峰岭的高度也大。因此, 可以说岛弧和海沟是在同一种地壳运动中形成

11、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例如,岛弧的分布以太平洋西部海域为多,有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 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在这些岛弧靠近大洋的一侧,往往还有一系列与岛弧成相互平行状态的深邃而狭长的海沟, 有阿留申海沟、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琉球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正是由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 同时引发了地震和火山活动, 所以岛弧海沟地区又是世界上地壳活动最活跃的地方。 太平洋周围的火山、 地震特别多, 即是大洋板块沿着海沟俯冲作用的结果。这种俯冲作用,常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例如 1923 年 9 月1 日中午,临近日本海沟的东京、横滨一带发生

12、的关东大地震,致使55 亿日元的财产毁于一旦,伤亡人数高达24 万。因此,人们又称海沟是“地狱之门” 。教材链接“思考”点拨 (教材第 16页)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大洋中心洋中脊到大陆边缘, 海底地形分别为洋中脊、洋盆、海沟、岛弧、大陆坡、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 米以内。 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水深一般为200 4 000 米。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岛弧分布在大陆坡的前缘。海沟位于岛弧的外缘,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洋盆又称“深海平原” ,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