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

上传人:w****1 文档编号:182419416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那一刻”告诉我们在文章中要突出让自己成长的一个时间点,尤其是对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刻的刻画;而“成长”则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回忆联想,描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3.学会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刻画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重点难

2、点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2.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写出由“那一刻”引发的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教师展示相册,激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导语:同学们,看着这些记录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的照片,那熟悉的场景是否一一浮上你的心头?其中的某个时刻是否触动你的心弦,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2.教师简单总结,引出本次习作。过渡:成长是一条五彩路,有红色的成功,蓝色的孤独,白色的友情,黑色的失败,经历了,才会筑起梦中的彩虹小屋;成长是一本百科书,有交往中的互助,挫折后的坚强,失败后的珍惜,只有经历

3、过,才会最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格。成长也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意味着学会感恩回报。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成长中的故事。(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二、点拨技巧,交流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文字,出示问题。思考:(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2)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3)该如何写好这篇习作?2.引导学生分组交流以上问题,教师巡视,并相机点拨。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首先要明白“长大”的含义,再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想一想在哪一个时刻,你突然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感悟,觉得自己长大了。生2:要选取让自己最受触动的那一刻,联系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把它们有条理地写下来。

4、事情的经过要写清楚,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要写具体。生3:重在写出由那一刻引发的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不管是伤心、快乐、懊恼、后悔,都要基于自己最切身的体验。4.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总结。明确:(1)应该写最近发生的事,以表现“长大了”的主题,并重点表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选取成长过程中的前后两件事作对比,以突出“长大了”这一主题。(2)可以先写自己对“长大”的理解,并抒发自己渴盼长大的心情,然后写一件事表明自己真正长大了。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1.教师出示教材上的三个片段,指导学生分析。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今天爷爷走了很远

5、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上个星期,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过渡:想必在大家的成长历程中,总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结合教材给出的这三个片段,谈谈自己对成长的理解。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对成长的理解。生1:在挫折中成长(难忘的经历或锻炼)。可以叙写一次沉痛的教训、一次失败的痛苦,抑或遭人误解的苦闷,诠释这些挫折、苦痛如何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善了自己的人格;也可以写这些挫折怎样把自己推向成熟,学会坚强,学会达观,学会锲而不舍。生2:在反思中成长(理解爱、回

6、报爱)。成长的滋味五味杂陈,我们的烦恼来自生活中的琐事、繁重的课业负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埋怨、与同学的交往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师长考虑,多为他人着想,多些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很多烦恼都可以释然。学会反思,体谅他人,就是长大。生3:成长的路上,万事万物皆可为师(人生感悟)。在阅读中成长,在生活小事中成长,在自然中成长,在社会中成长,总之,一本书、一件事、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可以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和启示。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内容进行记录,打好草稿。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1.投影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评改。点评重点:(1)故事是否完整;(2)感受是否真

7、实;(3)语句是否通顺;(4)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2.教师点评完后,学生能尝试自己修改习作。修改重点:(1)删掉或精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改正用错的字、词、标点等。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点评。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那一刻,我长大了阳光洒下来,那么明亮,那一刻,我意识到,我长大了。雨天,我踱步在湿漉漉的地上,每踩上一脚,地上就会溅起一片水花,紧接着泛起一片波澜。此刻的我异常烦闷,因为妈妈在雨地不小心滑了一跤,手骨折了,现在住在医院里。妈妈不让我去看她,怕耽误我学习,但我一写完作业就去了医院。看见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手上缠了一圈又一圈的纱布

8、,我不由得心痛起来。妈妈看到我,眼里布满了惊讶与欣喜,然而嘴上却问道:“你怎么来了?作业写完了吗?”我点点头,坐在她床边,把提在手上的饭盒放在桌子上打开,喂饭给妈妈吃。妈妈的眼里满是欣慰,我看着她笑了,此刻的她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被细心地呵护着。吃完饭后,我倒了一盆温水,轻轻地捧起她的脚,放入水里。我看到妈妈的脚底长了许多厚厚的老茧,是为我而忙碌的吧?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你长大了!”妈妈的话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抬头,看见妈妈微笑的眼眸,我轻轻地点了点头。是的,我长大了!我不再是那个弱小、幼稚,需要爸爸妈妈保护的小孩了。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羽翼渐渐丰满,从今以后,我将撑开我的羽翼,直到可

9、以为爸爸妈妈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为他们遮风挡雨,就像曾经他们保护我一样。我倒了盆里的水,它们随着我童年的稚嫩与无知慢慢流去,那一刻,我意识到我长大了句段赏析开篇点题,表明“我”长大了。“溅起一片水花”,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点明“我”烦闷的原因。写“我”照顾妈妈吃饭,为下文写“我”的成长作了铺垫。妈妈的话和神情,肯定了“我”的成长。具体描写“我”那一刻的感受,真切动人。结尾照应开头,升华了文章中心。总评:这篇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就像一杯普洱,品尝过后,余味不绝。文章的亮点在于细节描写,从地面上溅起的水花,到每次端详妈妈时的心理,都细致入微,令人称赞。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誊写在作

10、文本上。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所学,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写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关键是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教材给出了三个片段和习作指导,我们通过阅读品赏掌握了这次习作的要领。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多方探讨,也都谈了自己对成长的感悟。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_。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在这次习作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用词诀窍、修改作文的方法等,使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

11、内涵,界定了本次习作的重点,并通过交流,拓展了习作选材的范围,加深了学生对“长大了”的理解,使他们明确要表达出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的真实感受。在具体的习作实践中,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以下几方面,我做得比较成功。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课堂上,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围绕题目要求打开思路,大胆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教师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

12、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二、注重作文的评价,让学生乐写。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要求不能写得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三、注重作文修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