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撑*** 文档编号:182351901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春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2. 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字体工整。3.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用时120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30分)(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1)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笼在

2、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越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3)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4)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重,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zo之香的夜气里。1 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兽脊( ) 蕴zo( )2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 “ ”改为“ ”3 文段中换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潺潺 B 依稀 C沉重 D弥散4 文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2分)A (1) B (2) C (3) D(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56题(6分)A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5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0.7克。B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C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 。D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8848.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缓解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5文段中A 、B、 C、 D 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6 在上文横线处衔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人类难以生存,也感到不适。 B 人类感到不适,也难以生

4、存。C 人类无法生存,也感到不适。 D 人类感到不适,也无法生存。7 综合性学习(6分)欣赏漫画寸步难行,按要求作答。寸步难行(1) 请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说漫画的寓意。(4分)(2) 根据漫画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2) 古诗文积累(10分)8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_,_。(3) 关雎中以“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4) 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5)

5、微君之躬,_? (诗经式微) 2、 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字文成911题(10分)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常常手里拿着钥匙,她还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她会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每年的4月15日,母亲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每道菜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她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母亲还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得

6、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只要是关于儿女的事情,她都记得;而关于她自己的,她都记不得。一次,我跟一位朋友晓林聊起这些事,晓林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晓林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可是,有一件事,晓林的母亲却记得十分清楚。20年前,晓林独自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让儿子带上。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了,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

7、得儿子行囊里装的每一样东西。每逢家人搀扶她出去散步,不一会儿,老人家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到车站。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些”似乎20年前有关送儿子所有的记忆,瞬间在她脑海里复苏。此时的老年痴呆患者,好像又变成了当初那位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慈爱母亲。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晓林都眼眶泛红,心里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堵得他快要窒息一样。那天看新闻,看到马英九谈起自己的母亲。马英九说:“母亲已经90多岁

8、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可是她老人家背古文很棒,桃花源记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左传也记得清清楚楚。”原来,当初,母亲放弃工作,在家专心教子,这些文章都是那时她要求马英九背的。如今,儿子已经记得不全了,90多岁的母亲却还能完整背诵。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当岁月的磨砺和疾病的折磨损坏了她们的记忆功能时,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母亲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记忆里删除,只留下“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深处。这些被留在记忆里的、被母亲认为宝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关于儿女的。母亲这种选择性记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爱。她们是世界上最

9、爱儿女的人。9 文章记叙了三位母亲有关“记忆”的故事。下面已经概括了一个故事,请你再概括另外两个故事。(4分)“我”的母亲记忆力严重减退,却记得有关“我”的生日等信息。_ _10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段划线语句所写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3分)11 仔细阅读第段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具体说说晓林的眼眶为什么会泛红?(3分)阅读下面文字 1214题(10分)三角梅那天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图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

10、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天天都给它们浇水,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得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对它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

11、的面前叹喟,皱眉,甚至责骂。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但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关于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做出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它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死盯着

12、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和生气,非常生动地展示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它像憋屈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要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嬗变了。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个妙龄女子的脸,静静地望着我,她的身子还隐在墙后,恍恍惚惚似真似假,是邻家的客人吗?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

13、;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1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记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1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的画线句子。(3分)14 文章结尾讲到“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4分)3、 古诗文阅读(16分)古代诗歌鉴赏(6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别薛华唐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14、。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15【甲】【乙】两首诗都是王勃的作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16 说说你对【甲】诗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理解。(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1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