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

上传人:好****上 文档编号:182350916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押卷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上海市高考押题卷语文学科(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谢公宿处今尚,_。(李白_)(2)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3)劝学中,以金、木为喻来阐明学习的道理的句子是:_,_。【答案】 (1). 渌水荡漾清猿啼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3). 香雾云鬟湿 (4). 故木受绳则直 (5). 金就砺则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渌”“吟”“鬟”“绳”“砺”。2.按要求选择。

2、 小明独自居家学习期间,经常一边想着学习,一边想着游戏。他想选一则座右铭来警戒自己,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B.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C.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D.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3. 下列推理有效的一项是( )A. 如果一个人持有当场门票,那么,他就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此人不持有当场门票,所以,此人不会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B. 如果资料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那么木箱肯定有破损;但木箱完好无损,可见,资料不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C. 如果书包的影子在,那么,书包就在;既然书包在,所以,书包的影子在。D. 如果一个人患肺炎,那么,这个人就会

3、发烧;此人未患肺炎,可见,此人不会发烧。【答案】2. D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A项,“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是说“善于统治别人的人,能够管理好自己”。强调治理国家的人,首先应当善于“自治”,否则便治理不好国家。与题干的语境不符合。B项,“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是说“是由于内外不一致,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与题干的语境不符合。C项,“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是说“(竹子)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无惧色

4、”,可以联想到人们与人相处和独处的原则。与题干的语境不符合。D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是说“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强调做事要专心。与题干的语境符合。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整合信息并进行推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推理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武断。A项,一个人不持有当场门票,也可能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比如他是工作人员。C项,书包在,书包的影子不一定在。因为物体的影子的存在跟光照它的角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系。D项,由此人未患肺炎,不能推断此人不会发烧,因为人会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故选B。二、阅读(80

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失误,还是失格单跃进近期,有位说相声的出名了。他叫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接着,言语之猥琐,就不能描述了。视频在网上一露头,即引来众口批评,也有竭力维护的。其中有貌似公允的批评,认为这是相声演员在热心京剧传播时出现的失误。言下之意,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帮着京剧“蹭热度”就没事了。我倒以为,这个糨糊捣不得。很显然,这不是因传播京剧招来的失误,而是这位演员对相声艺术的失格。两码事,不能混淆。我们不妨看看,张云雷这一脚,究竟“崴”在哪里了。或许,这个年轻人对京剧程派是爱好。这很正常。因为相声与戏曲曲艺本来就密切,尤其是京剧。比如,相声始祖朱绍文就是京剧丑行出身。

6、比如,相声将学唱太平歌词作为其四门功课之一。比如,众多相声艺人以学唱京剧为能事。为什么会这样?这与相声的形成历史有关。相声的前世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像生”,是一种伴生的滑稽表演。而相声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生成,是在19世纪下半叶。那时,当红的文娱是京剧、莲花落等。流行红火到什么程度?就连宫中的老佛爷也不甘寂寞,时不时地召艺人进宫演戏唱曲。有记载说,艺人赵星垣进宫演唱莲花落,老佛爷观之赞赏有加,言其“唱文武忠勇,扬国泰民安”,遂赐名莲花落为“太平歌词”。这般火热和流行,处于艰难成长中的相声艺人自然是要“蹭”其热度的,生存需要嘛。就像朱绍文,从京剧扭过身来,说起相声,竟成了相声始祖。那时,相声艺人若不

7、会唱太平歌词,不学点儿京剧,就是没本事。久而久之,戏曲曲艺就成了相声本体性的传统和必要技艺。梳理这层关系,不是说相声蹭了京剧的热度,而是说相声拿京剧为题,是它的传统,并且是很好的传统。侯宝林先生的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京剧的。上世纪80年代,侯先生领衔,京津相声名家几乎“全梁上坝”演出麒派萧何月下追韩信,堪称相声界的盛事。可见,张云雷拿京剧说事儿,没毛病。至于“蹭热度”,谁蹭谁都可以。以他的精灵,断然不会拿不红不火的京剧演员来说事的。所谓“蹭热度”,无非是紧跟热点,提升关注度的意思,就是主动寻求与观众趣味的链接。按接受理论来讲,即调动受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经验,拉近与受众的认知和感知距离,进而使

8、受众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认知。说白了,就是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才能吸引观众、娱乐观众。问题来了,相声应该怎么迎合和调动观众?这个问题,本身不复杂,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态度。一代代相声艺人已经在发展相声的实践中,做出了明白无误的回答。就是:既要迎合,更要引导。这方面的典范,是侯宝林大师。侯先生的相声,现存的至少也有上百段吧。无论什么话题,或砸挂开涮,或现挂开逗,竭尽诙谐机趣之能事,却从来不脏、不腻。反而,观众在开怀尽兴之余,可意会些许浅近平常的道理。而像关公战秦琼之类的,其讥讽效应还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今天听来依然有趣。可见,杰出的相声艺人往往是在对观众的迎合中实现对观众的引导。这样的相声,

9、听者不厌。当然,相声是直接娱乐观众的,这是它的基本属性。照本宣科不是相声,即兴灵动才是相声。所以,相声被认为是需要智慧的活态的语言艺术,其核心是包袱设计和抖搂。而演员之间相互砸挂嘲弄,或应变现挂,则是惯常的表演手段。艺人的智慧高下,才艺深浅,乃至性情冷暖,甚至人格尊卑,都在这方寸刹那间或隐或现。其即兴的、充满不确定的舞台行进状态,对观众有迷痴般的魅惑;而演员或自嘲自黑,或装傻充愣,或故弄玄虚,或夸张错会,在几无穷尽的喜剧(乃至闹剧)手法的挥洒搬弄中,领受观众的痴情与追捧。相声没有了这样的特质,有失鲜活。但这样的特质,若没有边界和戒律,容易使演员迷失,掉进无节制无限度的玩笑深渊。这就是对相声艺术

10、的失格和沉沦。对此,相声业界对此早有警惕。就砸挂本身,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禁忌的。一般看来,相声界对砸挂的禁忌约定是遵从并受制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尤其体现在谨防失尊伤雅,维护人伦德性方面。而张云雷,恰恰就是在拿人砸挂时逾越底线,猥琐之语脱口而出,从而激起公愤。人们愤怒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视人伦德行,无视社会公序良俗,无视相声业界职业规范。那一刻,张云雷背离了相声,让相声艺术失格了。他这一脚,狠狠地“崴”在对相声艺术的背离。(11)本来,张云雷是有机会避免此次失格行为的。视频里,捧哏演员已经递话提醒了,“她,可是女的”。但凡他有点意识,转而自嘲,尚可化险为夷。然而,他忘形了,手舞足蹈,一意孤行地

11、猥琐着。可以想象,此时捧哏的心里泛起一句“救不回来了”。再则,有人翻旧账,类似情形在张云雷并非首次。显然,就不能用“失误”为其搪塞了。(12)话语至此,不能不说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这两者间,确有相互造就的内在关联,但主动方还在演员。这种关系,不惟相声,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文艺界有共识,怎样的演员造就怎样的观众,艺术家的品性决定艺术的品质。倘若艺术家对自身艺术的品性操守失去尊重,甚至自我作践,那么就不必指望观众会尊重与呵护你理应挚爱的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门类,更需要同仁们的自我审视意识,需要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无论欣盛,无论落寞。2019-12-19解放日报4. 第段“崴”在文中指的是 5. 对

12、第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回顾相声发展历史,证明了相声艺术的历史悠久。B. 借赵星垣宫中演出,说明了老佛爷对戏曲的喜爱。C. 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说明拿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D. 以相声借助于京剧,说明没戏曲基础难说好相声。6. 根据文本,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相声借助于戏曲曲艺既推广了戏曲,也丰富了相声的逗趣手段。B. 相声艺术要受到欢迎,需要调动观众,让观众建立起崭新认知C. 相声演员或自嘲自黑可以,但要知所禁忌,否则就会失格沉沦。D. 演员与观众是相互制约的,某些演员的失格与观众脱不了干系。7. 第段写侯宝林大师的例子,请分析其写作意图。 8. 本文的题目是失误,还是失格,作

13、者是怎样论证其观点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4. 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存在问题。 5. C 6. C 7. 以侯宝林大师为例,是为了论证“相声艺人对观众既要迎合,更要引导”,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时,与张云雷的不当表演形成对比,突出相声表演要具备积极的社会意义。 8. 首先,以张云雷调侃京剧演员语言失当,网友的不同态度,引出文章的论题张云雷的表演是失误,还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接着,回顾相声历史,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说明以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接着又以侯宝林大师的例子,论证相声在迎合观众的同时,更要引导观众:然后,指出相声即兴灵动的特点容易使演员迷失,有一定的禁忌约定:最后得出结论,张云雷的表演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并呼吁艺术家要有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本意,其次结合上下文理解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联系前文“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接着,言语之猥琐,就不能描述了。视频在网上一露头,即引来众口批评”,第段“崴”在文中指的是“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引来众口批评”,即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