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2308003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酶的发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2,1、斯帕兰札尼所设计的实验,其巧妙之处在哪里? 2、从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3,历程:,胃只有物理性消化,胃有化学性消化(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证明),酶是蛋白质(1926年,美国,萨姆纳证实),RNA 也具有催化作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4,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人体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

2、能催化糖类、蛋白质、脂肪),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5,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 的作用以及酶的作用条件 2. 学会设置对照组的实验方法,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6,一、 实验原理:,1.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质:是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过程,注: 本实验只能证明它有分解作用,但不能 验证分解后的产物是 麦芽糖 。 淀粉是否已完全分解,可用 碘液 检验, 因为淀粉遇 碘 能变 蓝色 。,2. 设置对照组实验的目的:,为了证明 唾液淀粉酶 具有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7,二、 实验准备:,清水嗽口后,取自然

3、流下的唾液(不是 咳出来的痰)1mL,再加1mL清水配成 溶液。 2. 取淀粉,加清水,搅拌,煮沸,冷却。,三 、控制实验变量因素,1.(2支试管加入的)淀粉糊的量(2mL) 注入的清水和唾液的量(2mL) 所处的水温(37)(水浴法保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8,四 、探究的实验变量因素,唾液 1支试管注入清水 1支试管注入唾液,注: 本实验方法属于对照实验法, 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五 、成功关键,进行对照实验的关键是要控制好 变量 。本活动 对照组的自变量是有或没有 唾液淀粉酶 ,那么 其他的量都必须 完全一致 ,包括 淀粉的量、 清水和唾液溶液的量、保温用的温度与

4、时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9,六、实验过程:,.制作淀粉糊。 .准备唾液。 .观察酶的消化作用。,取支试管,分别标记为、,各注入淀粉糊。 向试管注入清水,试管注入唾液溶液。 把支试管放在盛有37的温水的烧杯内保温10min。 取出试管,冷却后向2支试管内各滴入2滴碘液。,七、 实验现象及结论:,呈蓝色,不显蓝色,淀粉未分解,淀粉已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0,课堂作业:,1. 本实验中,淀粉糊为什么不能太稠?,答:因为如果淀粉糊太稠,那么淀粉含量相对 较多,这在有限的唾液及有限的时间内, 淀粉将很难被完全分解。从而影响实验 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实验失败。,2. 本实验中,

5、制成的淀粉糊为什么要先冷却, 不能立即使用?而加入唾液溶液后,为什么又 要在37的温水中保温?,答:制成的淀粉糊如果不经冷却就直接加入唾液, 唾液淀粉酶会因高温而变性,实验当然就不 可能成功。而加入唾液后,放在37的温水 中保温,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使催化效果更 明显。因唾液淀粉酶在37(与人体内温度 相近)催化效果最好。,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1,3.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答: 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 具有催化作用,它能分解淀粉。,酶有没有特性呢?,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特点,其活性受温度和pH 等因素影响。氯化铁是一

6、种无机催化剂,其溶液能 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肝脏组织细胞中也有一种能催 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为了研究生物酶和无机催化 剂的催化效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下是该 实验的几个步骤:(反应为2H2O2=2H2O+O2 ) 向2号试管内滴入几滴FeCl3溶液,作为对照。 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在1、2号试管的 管口,仔细观察,发现1号试管的卫生香燃烧猛烈。 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注入10mL质量 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轻轻振荡这两只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发现1号试管的气泡多且最先产生。 取豌豆大小的新鲜肝脏,放在培养皿中迅速剪碎 并投入到1号试管中。 请根据实验原理,正确

7、的实验顺序是 ( ) B. C. D. 该实验主要证明了酶具有_的特性。,D,高效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3,比较过氧化氢酶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试管1:2ml H2 O2 + 1滴肝脏研磨液,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试管4:2ml H2 O2 + 1滴新鲜唾液,现象: 不产生气泡;,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4,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试管1:2ml H2 O2 + 1滴肝脏研磨液,现象:产生大量气泡;,试管5:2ml H2 O2 + 1滴煮沸肝脏研磨液,现象:,不产生气泡;,试管6:2ml H2 O2 + 1滴放冰块的肝脏研磨液,现象:,产

8、生少量气泡;,结论:,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 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 高温使酶的活性失去,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5,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试管1:2ml H2 O2 + 1滴肝脏研磨液,现象:,产生大量气泡;,试管7:2ml H2 O2 + 1mlHCl+1滴肝脏研磨液,现象:,产生极少气泡,试管8:2ml H2 O2 + 1mlNaOH+1滴肝脏研磨液,现象:,产生极少气泡,结论:,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过酸、过碱会使酶的 活性失去,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6,酶需要适宜的条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7,

9、小结:,1、专一性,2、高效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8,课堂延伸:,1、人为什么持续高烧会有生命危险?,2、加酶洗衣粉为什么在温水条件下去污能力最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19,2、在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课堂巩固,B,1、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 肽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淀粉酶,B,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20,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在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A,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21,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唾液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消化为_,淀粉 已被消化的标志是_。 酶是_制造的具有_能力的 _。人体中的酶在温度为_时催化 能力最强。 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这说明 酶具有 ( )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敏感性 D. 都不是,麦芽糖,加碘液不显蓝色,活细胞,催化,蛋白质,3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