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82275091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方案(总18页)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管施工方案 目录第1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第2章 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概况 2.2 设计概况第三章 顶管施工方案 3.1、施工顺序 3.2、施工测量 3.3、后背、导轨安装 3.4、顶进设备安装 3.5、管道顶进 3.6、高程、中线误差监测 3.7、纠偏操作 3.8、出土方案 第四章 监控量测 4.1监测目的 4.2监测控制指标 4.3监测实施 4.4监测频率及周期 4.5建立与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等单位的联系机制 第五章 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 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6.1临时用电 6.2钢筋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6.3抓斗提升安全保障措施 第七章 文明施工及

2、环境保障措施 第八章 与建设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参考本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工程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9)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01-87

3、-2005) (10)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DBJ01-96-2004) (11)市政工程有关技术规程、规范 (12)我施工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1.2 编制原则 1、在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及施工现场管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施工进度、劳力资源等安排均衡、高效; 3、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4、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5、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6、 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 -1-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概况工程名称 门头沟区冯村沟及龙山街污水改造工程顶管套管为DN1050mm钢筋混凝土承插口

4、管三级,顶进长度预计为200m左右。顶管采用人工机械顶管,竖井支护采用“冠粱+钢格栅+竖向连接筋+钢筋网片+喷射C20混凝土联合支护体系”,本次顶进分为三段,工作井两个,接收井两个。2.2 设计概况 1、工作井结构 工作井竖井为矩形断面形式,顶管井平面开挖尺寸6m4m,井最大深度7米左右,接收井为4m4m。工作坑周围1米设置栏杆,栏杆横杆为两道48钢管,立杆48钢管,立杆间距1.5m,栏杆高出周围地面1.2m。设备工作坑底部均设集水坑0.5m0.5m0.5m,开挖顶管工作坑内必须设置上下爬梯并固定牢固,放置爬梯的位置应该注意避免影响设备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将爬梯放置在工作坑远离设备的一侧,

5、爬梯下部应插入工作坑底10cm,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靠在坑边上,并用50钢管将爬梯焊接在工字钢横撑上,保证牢固、稳定。每支专业队人员构成如下表工作坑开挖、支护及井室施工队管线施工队管理人员21测量工11电工11焊工22机械工21壮工103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主要使用的设备如下:序号设 备 名 称规 格数 量1管线探测仪RD40001套2对讲机Motorola4个3全站仪索佳1套4吊车25T1台5千斤顶300T1套6空压机10m1台7泥浆搅拌机自制2台8电焊机315A2台9锚喷机PZ-D51台10电缆闸箱三级箱3套(1)竖井支护结构设计竖井支护采用“冠粱+钢格栅+竖向连接筋+钢筋网片+喷射C20

6、混凝土联合支护体系”。锁口圈采用C25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竖井的安全等级为三级。(2) 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测量定位井口土方开挖锁口圈梁混凝土灌注安放吊车开挖土体钢格栅安装挂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下一个循环开始竖井封底。(3)井口土方开挖测量定位、复核,并将复核结果报给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开挖井口土方,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开挖尺寸,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竖井中心预留核心土,严禁超挖、欠挖。(4)锁口圈梁施工钢筋绑扎:本工程锁口圈梁主筋采用22螺纹钢筋,箍筋采用一级12500,绑扎前须放出主筋钢筋位置线,并在主筋上按要求标好箍筋位置线。受力筋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只准许有一个接头,

7、同一截面内受拉钢筋接头截面积占钢筋总截面积焊接不大于50%,绑扎不大于25%,搭接长度绑扎不小于35D,焊接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对于空间不够处,按本章第5节执行。在圈梁混凝土灌注前须预留纵向连接筋,间距500 mm,梅花形布置,打入土中长度不小于200mm。连接筋与圈梁主筋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模板工程: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后进入模板工程,本工程采用钢模和木模相结合。浇筑混凝土:本工程圈梁混凝土均采用C25,混凝土灌注时两侧应对称连续灌注,两侧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0.5m。采用人工振捣,要均匀、到位,彻底确保混凝土密实。(5)工作坑开挖出土本工程开挖土方采取吊车出

8、土方式,起重设备距离坑边保持安全距离,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方可起吊。起重设备设专人操作,必须制定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6)竖井开挖采用人工分层分块开挖,对于杂填土层适当辅以风镐,施工出渣使用吊车提升至井口临时渣场堆放,用自卸汽车运到弃渣场。(7)竖井支护钢格栅安装:土方开挖完毕,及时安装环形格栅。格栅应预先在预制场加工成品并试拼,用时运送至竖井内拼装,竖井钢格栅设置间距为500mm,可视土质情况进行调整。同一榀格栅采用钢筋焊接,上下榀格栅采用内外侧双排22竖向连接钢筋,间距0.5m,梅花布置,且四角和两侧必设一根,双层设置,搭焊长度22

9、cm。挂钢筋网:钢筋网采用6.5100100双层网格,四周满铺,钢筋网现场人工安装,用点焊或绑扎固定在格栅上,铺设应平整,网片之间搭接长度不少于一个网孔。网片图样喷射混凝土:挂网完成后立即喷射C20早强混凝土。喷混凝土厚度30cm。混凝土喷射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先喷格栅与(墙)壁间混凝土,后喷两拱之间混凝土。每次喷层厚度为710cm。要求喷完后全部盖住钢拱架,且表面平整无大凹凸,符合设计轮廓线。喷射混凝土材料用强制式拌合机洞外拌合,用喷射机喷射。喷射机械安设调整好后,先注水、通风,清除管道内杂物,同时再用高压水(风)清洗(吹)受喷表面。喷射混凝土大堆料要储放在储料棚内,避免露天堆放淋雨及环境

10、污染和倒运材料而引泥污染集料的,引起堵管和强度降低等现象。连续上料,保持机筒内料满,在料斗上口设一个12mm筛网,避免超径骨料进入机内。操作顺序喷射时先注水(注意喷嘴要朝下,避免水流入管内),后送风,然后上料。根据受喷面和喷出的混凝土情况,调整注水量,以喷后易粘着、回弹小和表面显湿润光泽为度。喷射部位顺序,应分段、分片进行。自下部起水平方向旋转移动往返一次喷射,然后上移。喷射前个别受喷面凹洼处先找平。最佳喷射距离与角度,喷嘴口至受喷面以0.61.0m为宜,喷射料束以垂直受喷面为最好。喷射料束运动轨迹,环形旋转水平移动一圈为宜,一次喷厚以混凝土不坠落时的临界状态为度,边墙一般一次710cm。风压

11、和喂料量,根据喷射部位,机型等条件进行调整。一般工作风压0.120.15MPa,喂料量23m3/h。由于工作坑深度较大,考虑到工作坑的稳定性和坑底工作人员的安全,决定在工作坑适当的位置设置5道“B25型工字钢盘撑+八字斜撑”,加强护壁稳定。(8)竖井封底竖井支护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底。底板钢筋采用双层钢筋,钢筋为12400,采用C25商品混凝土,底板厚度为20cm。(9)井口部位防护及防排水措施为确保井壁稳定及今后工作井施工的安全,及时制作安全护栏。 (10)竖井提升工作井内设一个交通爬梯,用以施工人员上下通行,井壁施工时要预埋好钢筋以便爬梯安装。渣土及格栅等较大物通过电动葫

12、芦提升。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竖井安装一套龙门架配斗车作为竖井提升设备竖井完成剖面图 第三章顶管施工方案3.1、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为: 施工放线后背、导轨、设备安装顶进纠偏取顶管机。3.2、施工测量 (1)测量放线及水准点的引入 管线轴线和水准点由总包单位进行交桩(点)。竖井附近确定管线中心,同时高程要求设置1个临时水准点,水准点必须设在相对稳定坚固的构筑物上,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2)定线复核复核定线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如复测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将定线成果报监理审批。 (3)水准点复核 对三个临时水准点进行闭合测量,闭合公差应不大于12K 不得使用,合格后报监理审批。 (4)管道中心控制 中

13、心复测合格后,及时设置中心线控制桩(点),做明显标志。 (5)管道高程控制 水准点复测合格后,应在竖井内各设2个临时水准点供顶管施工中使用。 顶进过程中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量。 (6)对中心、高程复测 顶管施工开始后,每天复测工作坑内中心线和高程桩一次,以防顶管反作用力使井中心偏移。 (7)测量仪器核检 测量用水准仪、经纬仪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要定期校核,在检定期内使用。 3.3、后背、导轨安装 (1)顶管后背墙,采用30cm*30cm*200cm八根枕木并行排放,外侧放200cm*200cm*6cm钢板作为后靠背墙。(2)安装导轨以及顶镐,先根据导轨本身的尺寸计算出导轨顶面至轴线的高差h,在井四周作出46个临时水准点,保证轴线标高-临时水准点高程= h,安放导轨时可用线绳在相对的两个临时水准点拉出一条直线,使导轨顶轻触于线绳既可,然后根据轴线调整导轨轴线在竖直方向上于已知轴线的竖直投影线重合,导轨轴线方向调整好后再精调导轨的高程,最后支撑导轨至井壁上。顶镐安装后靠背安装完毕后进行,抄平顶镐,要保证顶镐后部贴紧后靠背,顶镐必须对称布置。 导轨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1、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坡度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当管道坡度1%时,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