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82264865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 (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教法教材的基本结构:1、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另外教材后还有选读课文8篇。2、以专题组织单元,共有八个专题,分别是: 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解名人的故事、 心中美丽的秋天、细心观察与发现、灿烂的中华文化、美丽富饶的祖国、科学的思想方法、感受爱与奉献爱。这八个单元的总体特点是: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了现代特点;蕴涵着教育价值。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组成3、语文园地栏目: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机动栏目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作为中年级的第一学段,在教学目标

2、上与低年级有所不同。 一、识字写字: 低年级在识字写字方面,除了在数量上面要求有不同外,在识字写字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低年级是学习独立识字;中年级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低年级要求孩子写铅笔字;中年级开始用钢笔写字,练习用毛笔描红。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从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对汉字有浓厚的学习愿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阅读: 从阅读来说,低年级学习用普通话,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中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中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中年级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

3、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中年级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借助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等等。 三、口语交际: 在口语交际方面,低年级是学讲普通话;中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交谈。低年级要求能简单讲述自己的见闻,到了中年级要求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说出感受和想法。 四、习作: 由低年级的写话乐于表达到中年级开始习作,鼓励自由表达。这些提法的变化,都体现了教学要求的提高,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要求认200个字,识字的编排主要是通过阅读随文识字,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少量的认字任务。到本学期止

4、,学生的识字量累计2000个。累积的字越来越多,怎么巩固?巩固字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见面,多接触。特别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巩固,不要求一次就达到要求,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反复见面的途径有: 1、当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复习巩固; 2、学习新课文,也是复习以前所学的字。每篇课文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反复的读。 3、大量的进行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学生认字比较多的优势,增加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写字方面本册安排了300个要写的字,累计写字量达到了1300个。 写字教学要抓重难点以及一些容易写错的字。由于写的字多了,容易写错别字,可采用的方法有:1、列出词语表,引导学生写字与学词相结合。2、加强形

5、近字、同音字的辨形,教材在语文园地二、四安排了这样的练习。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它只是起到一个提示作用,提醒老师们注意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字的音、形、义,提醒学生在习作中不要写错别字。3、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字谜竞赛活动,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写字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2、指导写字时,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要把握: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字的质量。(可加例如:

6、平时留作业)二、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的学习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主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美的反应儿童生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2、加强单元内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

7、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方法和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第四单元“细心观察”。本单元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 花钟发现了开花的不同时间 蜜蜂发现蜜蜂有辩认方向的能力 找骆驼发现骆驼的特征,进而找到骆驼 玩出了名堂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口语交际” 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到什么,有哪些新发现 “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 “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背诵反映四季瓜果蔬菜韵文 “宽带网”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发明、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

8、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三、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综合性学习作为识字和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综合性学习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如: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任务“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教材要求可以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的形式来记录;而后,在第

9、三篇课文的后面又有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提示,这个提示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醒孩子前面的要求你是否做了,二是进一步的进行具体指导。然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读读背背、展示台中进一步的展示综合性学习的结果。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 四、利用“学习伙伴”,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课文中插入帮助学生学习

10、,以“学习伙伴”呈现的话语。这些话语是“学习伙伴” 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于学生阅读来讲,“学习伙伴” 是阅读的先行者、引领者,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对话者,还是架设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桥梁。从一年级开始出现“学习伙伴” 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这套教材的这个特点进一步凸现,全册在课文中安排了30次“学习伙伴” 的话,这30次“学习伙伴”的出现,肯定将成为三年级学生学习的良好引导者。那“学习伙伴”有哪些特点呢? 1会提示引导。 这个学习伙伴很会提问,既及时,又能抓住关键。例如,在3课爬天都峰“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旁,学习伙伴提出了“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

11、到” 的话,这是很及时的。因为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在读到这里时,往往会一晃而过,忽略了对“终于”这个词的理解,当然就忽视了深入体会爷爷和“我”这一老一小爬上了天都峰的不易。学习伙伴能及时抓住关键,不放过这个词,使文章前后联系起来了,帮助我们学生阅读时能抓住关键词语想一想,深人体会课文内容。14课蜜蜂“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旁,学习伙伴提出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的疑问。这个疑问,促使学生在读书时要思考为什么,实际上这是引学生深入读书,发动学生去探究发现。因为,要明白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返回前文去读,带着问题去读:原来前文做了交代,一是蜜蜂被闷了很久,二是被爸爸带离家有两里

12、多路,三是不易看到方向,因为返回的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低。小小蜜蜂面对了这么多的困难而飞回家来,难怪作者有这样的“推测”。学生理解了作者“推测” 的原因后,再从读书中知道 20只蜜蜂居然回来了17只,从而对“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的体会就更深了。像这样及时的引导,关键的点拨,教材中还有很多。 2善于归纳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本身就在阅读之中,但是三年级学生可能不容易主动地发现,于是学习伙伴引导大家去总结归纳。 (1)归纳词语理解的方法。如10课风筝中“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这是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方法;27课陶罐和铁罐提出了“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往下读读看。” 这是结合下文的意思来理

13、解词语的方法;26课科利亚的木匣提出了“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这是联系上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的词语还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如11课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单靠字面意思,或查字典解释不容易弄明白,可是当孩子们读完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 (2)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如 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学习伙伴提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就会注意这个句子有明显的夸张色彩,由此体会到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说明“鱼特别多

14、”。19课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旁,学习伙伴提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引导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的时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本册中有大量的写情景的文章,学习伙伴都有相关引导,如 18课盘古开天地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等提示,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画面。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 25课矛和盾的集合在文末“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旁,学习伙伴提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26课科利亚的木匣在文末提出:“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和已有

15、知识经验来加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应该说,以上学习方法都是三年级学生需要的,也是该年级学生普遍欠缺的。因此,也就更需要我们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好地渗透这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并运用这些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会发现探究。学习伙伴不但把一篇课文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直接性呈现,还引导学生把多篇课文中语文知识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引导探究发现。例如,在语文园地二中列举了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形式,学习伙伴提出“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引用人物对话,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的三种不同形式。这几种不同形式,经过学习伙伴的提示,把它们进行集中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不同形式的表达效果不一样,标点打法也不一样,学到这儿,老师们可让学生返回去,在过去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对话形式,看看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用这样不同的形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