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82264852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3课教案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时2课时二次备课年级六年级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马晓燕教学内容分析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3.帮助学生学会本课“僵、梗”2个会认字和“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1个会写字,掌握“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

2、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难点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准备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但我班学生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狭窄,课外阅读量贫乏,要想让他们真正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还要以读为主,阅读才是语文学习最重要、最基础的方法。但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

3、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设疑自探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二)出示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和11个会写字,掌握“哆哆

4、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三)出示挂图:大年夜人家欢乐的情境和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情境。在一个又冷又黑的晚上,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饥寒交迫,最终冻死在街头。这是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1、读题2、质疑3、读目标。、看挂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可怜,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二、 多 元 对 话 , 解 疑 合 探 。(一)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

5、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二)检查指导:(1)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自学情况,听写五个词语: 擦燃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2)补充词语:( )的火炉( )的烤鹅 ( )的圣诞树 ( )的奶奶。4、请学生用上这五个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1、 指名读学习提示2、 根据提示自学,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自学。3、 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进行指正、评价。4、 听写词语。5、 举手回答。6、 举手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评价。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巩固词语,也是课文第二段内容的巧妙梳理。用这样的形式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进一步向文章内

6、容靠拢,加深对课文的了解。用五个词语连说的形式,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并由此顺利地由词语检查过渡到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抓住小女孩五次幻象的内容,深入领悟课文思想。 学生自学。(三)学习交流: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中有关描写幻境的语句,先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2、让学生谈一谈最感兴趣的幻景,说出喜欢的原因。3、请学生把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并想一想:读后体会到了什么?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朗读,对朗读的语气、语速、重音、停顿进行有重点的指导。 4、探究幻象产生的原因,顺利完成从课文朗读指导到课文内容理解

7、的过渡。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板书,与前面的词语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5、深入挖掘,对比理解,读出层次。请学生注意火柴灭后的描写。(出示相应的句子) 6、深入体会“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一段。小组内合作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体验。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再交流感受。学生通过大量时间的自读自悟,体现人文,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但要读,还要通过各种读表达自己的所悟所感。请学生思考产生幻象的原因,注意让学生紧扣文本,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相关句子感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通过小组学习交流探讨解疑。让学生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破灭的结果一

8、旦相联系,则更凄凉,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同时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产生幻景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读懂哪句就交流哪句,体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教师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通过幻象的美好与现实的悲惨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从而在朗读时能读出感情,实现语气上的对比。为突破难点进行这一设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三、拓展延伸同学们,假如你看见这位可怜的小姑娘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想一想和小组的同学交流。1、 学生举手回答。2、 写下来后交流。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深思。四、总结全文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举手回答作业设计(可附页)1.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烤、蜷”)2.比一比,组词语。梗()蜷()僵()便()倦()疆()3.多音字组词语。喷pn()pn()晃hung()hung()缝fng()fng()和h()hu()、课后习题。板书设计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现实 (美好)(残酷) 火炉(温暖)寒冷 擦燃 烤鹅(食物)饥饿 圣诞树(欢乐)痛苦 奶奶(幸福)孤苦教学反思检查意见 检查人: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