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周末练(七)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82264721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周末练(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周末练(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周末练(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周末练(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周末练 出题人:张婧桃花源记(陶渊明) 练习检测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无论魏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悉如外人 便要还家 欣然规往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四、简答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2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

2、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我的研读: 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 7.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

3、现?试作评价。我的探究: 8、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11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名著积累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梗概】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

4、满,终成正果。【人物形象】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阅读感受】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