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21973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全章概述本章章名叫“熟悉而陌生的力”。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科学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教材希望从“熟悉”入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逐步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熟悉”。根据这个思路,本章首先依据“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概括出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节

2、)。然后介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第二节)。在此基础上,第三、第四、第五节分别介绍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三节内容各有其突出点;第三节弹力,突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第四节突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第五节则突出实验探究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介绍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诸多表现,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本章引导学生跨入软力学世界的大门,直接为第六章作好知识铺垫,也是学习第七章浮力、第八章机械功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本章的许多实验都是学生用身边

3、物品可以完成的,所以,在本章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小制作,小实验,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力的示意图力的初步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形变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力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mg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本章内容结构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它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是学习力和运动状态变化、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功率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之一,学好本章知识十分重要。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力的概念,难点是力的概念及单位,物重和质量的

4、关系以及两者的单位换算。课时安排:56课时。第一节 力课标的基本要求:1、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2、 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3、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内容分析本李是在具体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前让学生建立力的初步概念,了解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课文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

5、的作用效果,从“知识与技能”层面上来说,学生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其要点是引导学生用身边物体多作些小实验,去亲自体验,去感受“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规律。教学建议课本提供了6种与力相关的图景。从表象看,这些图景各不相同。它们有的涉及有生命的人、动物;有的涉及无生命的磁铁、推土机;有的发生力作用是在相互接触,有的则不接触;作用方式则有举、推、拉、吸引、排斥在这些不同情景的背后,又隐含着共同点都与力有关。科学归纳就是要通过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中间的相关性、共性以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力概念的形成正是科学归纳的一个好案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时,可以对归

6、纳的方法作一些点拨和提示,也可以在形成力的概念前先作一些铺垫或搭桥。比如,启发学生观察这些与力相关的现象必然涉及到几个物体,不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不可以发生力作用等等。然后,利用“加油站”关于“作用”的定义,概括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注意,作用就是力,不要造成“由于作用产生了力”这个错误)。并进一步强调力的作用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一个是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我们通常都是说某某物体受了什么力,而不刻意指出是哪个物体在施加这个力。但要让学生明白,“不指出”是一种叙述的方便,但施力物的存在是实在的、必然的,没有施力物的力是决不存在的。当然,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

7、这个概念,只要教师在总结时给学生点明即可。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教学的重点不是去死背力的概念,更不要去背施力物、受力物这一大堆名词。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支经历、去体验从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力概念的过程,领会这种方法。要让学生在书上的6幅图之外,再多举一些身边的力现象,巩固所形成的力概念。关于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同样不应要求学生去背结论,特别是去背课本上“加油站”里的“运动状态变化”的结论。课本介绍这部分内容是通过一些人人都可做的小实验或大家都很熟悉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得到结论的。老师们还可补充些直观简易又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见实验指导),并通过交流与讨论多举一些事例来说明

8、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两类主要的作用效果。关于力作用的相互性,要让学生体会到出现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同时出现两个力,而且这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对力作用的相互性讨论到这个程度就够了,切记不要再去向学生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老师们应当注意到这仅仅是第一堂力学课,学生才刚刚接触到力的知识,在这里展开无必要,也会无谓的增加教学难度。到第二节讨论过力的三要素之后则可考虑启发一部分学生思考和探究一下诸如想到作用的两个力方向怎样、作用点怎样、大小怎样等问题,既可巩固对“三要素”的认识,也可加深对力作用相互性的理解。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补充点简易微小形变实验,说明力的作用的确会引起物体产生形变,哪

9、怕我们“看不见”这种形变,它也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科学仪器的重要作用)。关于力的作用会改变运动状态,也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去让学生感受、概括出来的。当然,老师们可有意提出力的效果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让学生去思考、辩论,为第六章埋下伏笔。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设计参考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教学目标1、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2、 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学准备多媒

10、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进行新课一、 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 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 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 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教师点评。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 创设情景:用一

11、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2、 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3、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 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5、 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6、 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三、 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 学生拉弹簧。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2、 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师生共同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一是

12、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4、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师生评估。课堂练习教师发放习题。课堂小结学生参与,教师重点点拨。板书设计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呢?学生站起来演示。让学生讨论几分钟的时间,举手回答。同学间可以相互补充观察教材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共同点。讨论回答。根据情景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另一个物体对这一个物体施力吗?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实验现象。让几名学生回答。实验并回答问题。观察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学生做题学生自我总结。一定要结合具体事例。这样从

13、人对物体的作用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学生易于接受力的概念。使学生去经历体验、归纳、概括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加力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出现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同时出现两个力,这两个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使学生感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可引导学生看教材p78“加油站”,了解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分开让学生举例,减轻了负担,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第一节 力1、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作用效果教学反思本节学案的编写设计注重了以下几点:1、在建立“力”的概念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

14、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逐步引进科学的力世界。2、关于力作用的相互性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教案中采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接受。所举事例、演示实验就是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现象,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3、运用多媒体播放足球比赛录相片断来认识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其效果也较好。(三)参考资料1、 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参考实验把磁铁和铁块分别固定在事先涂有一层蜡(防止水浸入)的两个软木塞A、B上,让它们漂浮在同一水槽中,先固定A、,看到B向A运动,说明磁铁吸引铁块。再固定B,看到A向B运动,说明铁块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还可以将A、B同时放手,看到它们相向运动。这

15、就直接说明了互不接触的物体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把磁铁和铁块分别缚在两辆较轻的小车上,参照上述办法在一块洒有滑石粉的水平玻璃上进行演示,效果也很明显。2、 关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补充实验:磁铁的引力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图5-1 滚钢珠让学生观察一个钢球在水平桌面上的直线滚动(比如一颗钢球从一个斜槽中滚到桌面上后自由滚动)。然后,在钢珠滚动的轨道附近放一磁力较强的磁铁。再让钢珠从斜槽上滚下(图51),就可看到钢珠偏离原来的直线、改变运动方向作曲线运动。实验时要注意调整钢珠的速度(即释放钢珠的高度)。如果速度太快,轨道改变就很不明显;如果速度太慢,则钢珠可能被磁铁吸住。同时还应调整安放磁铁的位置,以取得最佳实验效果。3、 中国文化对力学的贡献墨经指出:“力,刑之所以奋也”,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