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21931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年级高一九月份月考题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1、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此事最能说明:()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2、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3、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

2、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A宗法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5、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A商朝 B周朝C秦朝 D汉朝6、“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郡县制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7、成语

3、“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8、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内服外服)”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9、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

4、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10、在秦朝政府的中央机构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理国家检察事务的是 ( )A. 丞相 B. 太尉C.郡守 D.御史大夫11、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代表中央行使地方行政权力C.郡县长官与皇帝形成了臣君隶属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

5、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13、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一次是指()A.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帝国 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D. 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14、下图是一副古代某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C汉朝 D唐朝15、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根本

6、目的是()A壮大皇族力量B保证列侯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D笼络王侯人心16、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7、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制度A促进了文化融合 B维护了社会公平C有利于专制统治 D加强了民族团结1

7、8、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官制的沿革B察举制的弊端C科举制兴起的背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19、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 D.清朝20、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实行的措施是A.设置三省B.废中书省C.设中书省D.设置内阁21、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

8、尚书省礼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22、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中正 B刺史C御史大夫D通判23、.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24、根据右侧图示及所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25、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

9、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科举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7、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B、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辅助机构C、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8、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

10、中书省和丞相。随后设置殿阁大学 士为侍从顾问。但明中后期又出现了严嵩、张居正把持朝政的现象。这表明 A宰相制度一直都存在B皇权曾一度削弱C内阁权力失控D君主集权强化29、.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30、.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

11、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二、综合题(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

12、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32、(10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3、一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作用?(3分)(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综合上述

14、材料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概括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33、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2D3B4A5、B 6、B7、C8、D9B10、B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