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21844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教学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教学重点】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教学方法】“剥而复加层层叠加”法【教学过程】一、传说导入新“白娘子西湖断桥畔”【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

2、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二、熟读感知全诗、作者简介: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2、自主学习:【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1:书读百遍生2:古诗常识生3:感知画面生4:领悟意境生:把握

3、感情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3、常识了解:【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单画面型的朗读【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XX/XX

4、/X,XX/XX/X/XX,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三、精读理清游踪【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四、听读尽显春机【导

5、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云脚低”。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下面再

6、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品味想象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

7、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五、悟读景中情语【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六、品读寻觅春踪【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

8、句。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先看简单的颈联:花迷人眼草没马蹄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第二层:加了个“浅

9、”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花迷人眼草没马蹄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游戏活动】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活动规则:、分男女两个队派。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

10、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分。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7、班长计时。【活动过程略】【模仿走路一】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再看颔联:莺争树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春泥2、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处处)(家家)【模仿走路二】颔联中

11、“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第一层:“暖”、“春”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第二层:“早

12、”、“新”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第三层:“几处”、“谁家”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13、!七、展读学以致用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层层赏析”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

14、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尾声相约明天亲爱的同学们:展示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我们在此相约: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为了我们的缘分: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