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20214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二课 看云识天气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把我们带入一个妙趣横生的多彩世界,引领我们去打开科普之门。一、基础夯实,积累新知1.生字识别仪根据拼音写汉字。它们有时把天空点zhu(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zho( )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 )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乌云m( )漫着天空。2.标点巧辨别下列句中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

2、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说明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4.语病大诊疗找出下列句中语病,并在原句上改正。因此,这种太阳能冰箱只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就有用武之地。白天,太阳能接收器被太阳一晒,活性炭中的甲醇就变成气体,甲醇气化就

3、会吸收大量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5.谚语有学问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中就引用到几则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下面,请你再补写两句与气象有关的谚语。积累一:_积累二:_6.云层多变幻观察以下云层图片,请根据不同云层的形态特点等判断其属于哪类。_ _ _ 二、思考领悟,精析文本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

4、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

5、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冰雹或者龙卷风。7.内容当感知精炼

6、概括所选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8.用词细推敲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_(聚集,靠拢)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_(罩,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_(推进,挺进)天气就要转阴。9.靓句共欣赏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请任选一个角度,对摘录内容进行批注。摘录内容个性批注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10段落有条理细读选文第三段,理清段落说明顺序,填写以下空格。这一段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云由卷层云到_再到_的变化,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天

7、气变化的联系。三、拓展延伸,锻造智慧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

8、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

9、滴冻结在自已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11问句有奇效结合前后文,体会第二段划线句中连用两个问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12学习有收获阅读第四段内容,谈谈你从中有何可喜的收获。13科学小疑问为什么冬天寒冷却不下冰雹呢?请你结合对本

10、文的学习来解释一下。14明确指代意细读第三段,指出划波浪线语句中“这”具体指什么。四、综合实践,挖掘自我潜能班上准备组织一次以“阅读科普读物,扩大自我视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5.【活动一:积极献良策】班上准备围绕活动主题办一期墙报,请你就墙报内容提两点建议。我的建议一:_我的建议二:_16.【活动二:口语小交际】针对此次活动,部分家长表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请你做出忠恳解释,以打消他们的顾虑,并取得他们的支持。(限制在80字以内)五、个性创作,感悟多彩生活17.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改变人生”之类的话。那么,在你的学习历程中是否有过意外

11、的收获呢?请以“学习的收获”为话题来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参考答案1. 缀 罩 霎 弥2. 【“出现晚霞”前将逗号改为分号,因为前后为两个并列分句。】3下定义 打比方 引用、作诠释 作比较4. 将“就”改为“才”。 句尾添加“作用”。5.示例: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6. 卷积云 积云 雨层云7.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变化的关系。8. 聚集 蒙 推进9.示例:用“白色的羽毛”和“ 洁白的绫纱”作比,说明“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点。10.高层云 雨层云11.引发读者思考,同时引起下文。12.从中明白了冰雹的形成过程。13. 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

12、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14. 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15.示例一:在具体内容上要涉及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导。示例二:在导向上要重在激发广大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16.科普读物不是闲杂书,阅读科普读物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培育我们的科学精神、活跃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等。愿您也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我们共享阅读的快乐。17.写作提示:要写好此文,一是要选准角度拟好文题,以达到先声夺人的奇效;二是要使人读懂这“意外的收获”是什么,切记俗套,要在“意外”上下工夫;三是要注重自我心理感受的描述,力求生发出真情实感来;四是选材最好是自己的切实经历,这样更能给人以真实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