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劳动价值论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82165725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劳动价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再论劳动价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论劳动价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劳动价值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论劳动价值论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再论劳动价值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掌握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和精髓,扩大商品价值范畴,认识到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发展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劳动价值理论课题的意义,今天,我们有必要再论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议题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劳动价值论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再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2、对党和国家的方针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不能全面的解释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劳动价值的全部问题,但对于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和精髓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具有合理科学内涵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其理论核心是围绕价值这一核心来展开的,具体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价值,即商品价值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商品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的劳动,具体体现在劳动的二重性,也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是价值的量的问

3、题,主要回答价值多少的问题。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四是价值的形式即交换价值,主要解释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的表现形式从简单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五是货币的本质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属于特殊的商品。六是就是价值的规律,揭露商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等价原则进行交换。七是在交换的过程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发展劳动价值论,扩大化理解商品范畴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研究的商品大多数是物质产品,研究的价值是凝结在物质产品中的价值,属于范围狭隘的商品和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的劳动价值论就要求对商品和价值的范畴扩

4、大化,在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商品不仅包括第一、二产业生产的产品,也承认了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扩大商品的范畴,将商品划分为有形商品(物质商品)和无形商品(精神商品)。 农工商建等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商品是物质意义上的商品,是有形商品,同时科学家、画家、教师、艺术家、影视工作者、旅游、医学等也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价值是属于无形商品或精神商品。商品范畴的内涵在扩大化,不断的深入到各行各业,随着科学的发展,计算和网络技术的使用,商品及其价值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 三、发展劳动价值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劳动价值学说的根本命题,马克

5、思从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逻辑的推理论证。首先交换的是两个不同商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能够交换,说明存在等量的关系;其次两个物品存在共同的特性,这个特性可能是抽象出来的共同点,这就意味着进人交换领域的商品是劳动产品或者可以抽象的劳动产品。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认识,就要求我们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首先具体劳动是指劳动的具体形式,而抽象劳动则是抽掉了一切劳动的有用性,这是效果上的不同。其次从性质上看,各种具体劳动是有差别的,抽象劳动是没有差别的,有意义的只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数量。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

6、寄于具体劳动中,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的体现。可见从社会属性来反映劳动的价值,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十分重要。 四、发展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要遵循价值规律,保证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常的运行。然后市场经济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条件下,自发运行就会出现最大的弊病失灵。这就需要政府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灵活利用财政手段、货币杠杆等措施对国民经济在结构上、总量上进行调整和控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即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最重要的是能促进按劳分配、减小贫富差距,使整个社会能全面发展。发展劳

7、动价值论,要做到按劳分配就要求能理解劳动的的分类,劳动分为体力与脑力劳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劳动所具有的新特点表现在:第一、科技含量提高,体力劳动减少。第二、关系复杂化,加强管理的重要性;第三、产品社会化,为产品的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提供服务的各种劳动如提供信息、咨询、审计、评估、认证、广告、经纪及交易服务等相继衍生出来。如何做到能按劳分配,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劳动的分类,劳动的价值。 五、结束语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要求我们对创造价值的劳动再一次进行认识,要充分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利用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精髓指导我们的政策和方针的制定,同时我们对面对的问题要直面解决,充分认识到科技对价值创造的作用重视科学的管理对价值创造的意义,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信息、资源等对价值创造的作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根据当前发展形式,进一步充分认识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找到指导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经济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2】晏智杰.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学动态;2001年03期 【3】钟春洋.在方法论上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经济学家;2007年0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