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09369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期末测评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 1、选择题(第 I 卷共 25 小题,每个小题有一个选项正确。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以说明( )A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周公畏惧商纣王的势力2.“分

2、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3.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 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

3、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5.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空格处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司隶校尉 D枢密院6.隋书 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段史料说明( )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B.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D.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7.“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

4、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材料反映出刺史( )A.负责检查地方官员 B.成为地方一级大员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奉公守法勤于政治8.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 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 受而行之” 。 “”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中书 C 尚书 D 内阁9.唐中宗曾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但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C三省六部制瓦解 D科

5、举选官尚未实施10.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 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11.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12.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 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 缩。 ” 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

6、者亦 有一最低之水准” ,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实质 B.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与资产阶级民生主张相同 13.魏晋南北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形成耕耙耱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占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规模经营 B简单的性别分工 C自给自足 D精耕细作14.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B. 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C小农经济

7、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15.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16.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 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

8、彩陶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17.汉代丝织业相当发达,从文字、文物、外贸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下列信息对研究汉代丝织业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乘云绣” 、 “信期绣”和“长寿绣”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 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 人工巧妙达到顶点”18.唐朝颁布的关市令规定:“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 ”这说明唐朝( )A商品经济活跃 B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管理C实行严格的

9、抑商政策 D中央集权涉及经济领域19.下表为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黄河流域 765 669长江流域 342 611对此表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B. 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C. 隋唐时期取消禁止设市的规定,促使县城数量增加D. 北方战乱频发,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20.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 ,而七国则不闻

10、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 )A.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 B.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 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D. 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21.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实现社会和谐 B巩固统治者地位C强调民本思想 D促进儒学发展2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中和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 )A.天下相兼爱则治,相恶则乱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23.“中

11、国古代山水面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 留向、 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24 1620 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25.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本

12、题共 3 小题, 26 题 16 分,27 题 20 分,28题 24 分)26.( 16 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 ,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 ,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 ,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

13、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1 )材料一中“ 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4 分)(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 分)(3 )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6 分)27.(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诚实,谨慎) ,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荀子儒效篇材料三 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戴震(17241777 ) 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 (4 分)(2 )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