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儿童认知发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2063913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儿童认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精选]儿童认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精选]儿童认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精选]儿童认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精选]儿童认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儿童认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儿童认知发展(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认知发展,渴望? 期待?,第一节 认知及其发展,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方面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讲,认知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所以也可以叫做认识。 有时候人们也用“认知活动”这个词,它实质上和“认知”这个词是同义的,不过把活动这个方面加以强调罢了。 我们还常常遇到“认知能力”这个词,那是从认知的水平这个角度来说的。,1.1 什么是认知,概括起来,可以把人的认知大体区分为三个范畴,也就是三种基本认知过程或三种认知成分。 首先是感知,这是认知的起点;如果没有对对象的感知,认知活动就无从谈起。感知是由客观物质的刺激所直接引起的,所以感知是直接的认知。 其次是表象,这是头脑里

2、呈现的对于感知过的事物的一种映象,但却不局限于直接感知的某一特定事物,所以,它既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再次是概念,这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属性。表象与概念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得的,不是客观事物所直接给予的,所以就它们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来说,可以叫做间接的认知。 人的实际的种种认知,都由这三者所组成的,或者是对它们的操作。但表现为种种错综复杂的形式与水平。,1.2 认知的发展,儿童认知是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的。认知发展的基本趋向: 第一、认知发展由近及远。 第二、儿童认知客观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第三、儿童最初只是认识

3、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 第四、儿童认识一个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最初的认识到比较完全的认识,是要经历多种水平或者阶段、由浅入深的。,1.3 认知发展的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年龄是从出生到2岁,也就是婴儿期。 “运算”这个名词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英文operation),它原来有手术、操作、运算等意思;但这里指的不是肌肉运动的操作,也不是数学和逻辑的运算,而实际是认知的一种内部的基本过程,比如说思维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位,所以译作运算。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在头脑里表征外界环境的能力,他

4、只凭感觉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发展他的感知和动作技能。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作感知运算阶段。 2.前运算阶段,相当于3-6、7岁。 前运算的意思是指儿童的运算活动发展的前期。这个阶段的一个主要认知特点是儿童有了运用符号的能力。一个符号是一个事物的代表,而不是那个事物本身。儿童所学会的词是一种符号。也有别的符号。比如动作也可以作为符号,象儿童把头放在枕头上表示睡觉。一件物品也可以作为符号,象儿童指一个杯子表示要喝水。有了符号,儿童就能在头脑中表示外界环境,能进行表象的思维了。 3.具体运算阶段,约相当于7-11、12岁的年龄。 4.形式运算阶段,约相当于12-15、16岁。,第二节 幼

5、儿感知觉的发展,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始祖普莱尔(W,Preyer,18421897)所著的儿童的心理一书,其英译本题为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该书记述了他对自己小孩的系统观察。他每天观察3次,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从初生到3岁末,作出了“完全的日记”。该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幼小儿童的感觉。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初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感知运算阶段”,认为这是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如果儿童不能用感官接触到某个客体,即不能看到、听到或接触到等等,儿童就不去寻找该客体,即认为它不存在。,2.1 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地位,在幼儿的认

6、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幼儿的思维活动虽然已经有所发展,其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 幼儿感知的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神经生理学的材料也证明了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如果幼儿期发生皮层视觉区域的功能障碍,会影响思维活动的发展,而成人的这种障碍,只影响视觉的分析综合活动,不影响较复杂的思维活动。 同样,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此外,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

7、而变化。,2.2 感觉的发展,(一) 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婴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主动地搜寻视觉刺激物。 2.视敏度的发展: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基本视觉过程 。 3.颜色视觉的发展:婴儿在3个月时,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3-4个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且已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 (二)听觉的发展 .胎儿的听觉反应: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对不同的乐声甚至有不同反应。 .新生儿的听觉发展:新生儿对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不同音

8、调,纯度,响度,强度,持续时间等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幼儿的听觉发展: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并且存在随年龄增长而缩小的趋势 。 (三)嗅觉的发展 (四)味觉的发展 (五)肤觉的发展,2.3 知觉的发展,(一)形状知觉 :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幼儿和低年级小学生在知觉不熟悉的几何图形时,往往把几何图形的具体事物相联系 。 (二)深度知觉 :吉布森和瓦尔克精心设计的种“视崖”实验。 (三) 时间知觉 :4.5-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来;5-6.5岁儿童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开,但仍不完全;7-8.5岁儿童才最后把时间与空间关系分别开来。,第三节 幼儿注意的发展,注意不

9、是一种心理过程。但是它与心理过程不可分,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相伴随。注意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中的信息接受的情况大有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澄静? 沉静?,(一)幼儿的无意注意,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2.与幼儿的兴趣

10、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幼儿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富了,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二)幼儿的有意注意,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控制的。额叶在大约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远远未能充分发展。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各种生活制度和行为规则,是使幼儿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由于有意注意是自觉进行的,保持有意注意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因此有意注意要有一定的方法。幼儿在成人教育和培养下,逐渐能

11、够学会一些组织有意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幼儿的有意注意,由于发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动进行。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幼儿能够完成一些既具体又明确的实际活动的任务,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第四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如果没有记忆,就没有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也不可能发展儿童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如果没有记忆,任何感知觉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永远只能处于新生儿的状态。,4.1 记忆的发生,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

12、忆因素。自然条件反射和人工条件反射最初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自然条件反射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条件反射,传统的看法是以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作为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这种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 。 出生后13天的新生儿,即可以形成由于出现铃声而把头向右转的条件反射。这种行为模式包含着记忆的因素。换句话说,最初的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早于自然条件反射。,4.2 记忆的发展,(一)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 1.记忆广度: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2.记忆的容量: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二)儿童记忆在质上的发展

13、 1.记忆内容的发展: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语词记忆 。 2.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有意识记不是自发产生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有意回忆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3.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发展:儿童5岁以前没有策略,5-7岁处于过渡期,10岁以后记忆策略逐步稳定发展起来。,4.3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一)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和增强识记积极性 ; (二)培养儿童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 (三)让儿童学会运用各种识记方法或策略 (四)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第

14、五节 幼儿思维的发生发展,思维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5.1 思维的发生,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到思维的发生,中间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也就表现出相应的三个重要指标: (一)儿童形成最初的信号性的条件反射是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儿童的表象性认识为思维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基础。 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作为认识方面的心理现象,是从揭露刺激物意义的条件反射形成时开始的,也就

15、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因此,条件反射、感知觉是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 (三)对于客观现实出现初步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开始发生的标志 。随着儿童动作和语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随之带来的经验,使儿童的认识逐渐具有了间接性和抽象概括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促进了儿童思维的产生。,5.2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一般认为,2、3岁以前儿童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6、7岁以前是具体形象的,大约到了进入小学,儿童进入了抽象逻辑的思维阶段。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是: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

16、作用则是由小到大。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由于思维的概括化内容逐渐形成系统,所以越来越灵活,并且反映事物的本质。,5.3 儿童思维发展的条件,(一)教育、学习和训练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二)儿童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关于儿童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可归纳如下两点主要内容: 1.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都以儿童在其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然后按照相对独立的不同规律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思维向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深度、广度发展;语言向语音、语义、语法等规则的掌握发展)。 2.儿童的语言发展只是儿童思维向着更高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第六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儿童怎样获得语言,并借以获得无数丰富多彩的交际手段,而且超越时空限制,至今多半仍然是神秘莫测的。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对言语的获得颇感兴趣,已经形成了许多这方面的理论。影响最大的有三派理论 :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6.1 言语获得的理论,(一)环境论 1.模仿说 :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