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81971373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此诗情感,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示范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以人生为主题的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一起看此诗前面的导语。(生读)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寻找大海吗?这是一段能启发我们思考的导语,是没有进入诗歌以前给我们每位读者留下的一个问题。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既然是诗歌,我们就需要了解创作者及其创

2、作的背景。因为诗往往都是作者自己一定时期的情感体验的表达。诗的作者叫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关于创作的时期,王家新说到在是我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这首诗的创作起源于童年体验,童年的生活经历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王家新出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他的父母为中小学教师,从小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

3、一个耽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好奇的少年。诗开头的两句,可以说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三、之前我说过,课堂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下面我们找同学为大家做示范性朗读。幻想hun凝成nng痴想ch一瞬间shn四、(肯定后)全班齐读,准备好在学完后再各自朗读。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诗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了些什么,也应该能初步感知此诗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全诗共一二两部分。首先,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于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这里的“海”是指什么含义呢?明确:(1)不再是自然界的山,而是指重

4、重艰难险阻。(2)“海”也有自己蕴含的意味,是指理想境界。这样的探究,我们发现了“山”与“海”的深层含义,也就不难领会诗歌传达的情感?也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会实现。五、诗人巧用群山和大海这两个具体的形象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翻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这首诗“山”与“海”都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象征手法”。所谓“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东西表达事物的某种意义。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领悟这首诗的象征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六、下面我们分诗节理解这首诗1、第一诗节(1)第一诗节是从作者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小时候

5、我会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就是发呆地想,也即是说童年的“我”有什么样的愿望?明确: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山区,想要追求新的天地,这种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世界的愿望已达到痴迷的程度。(2)是母亲指点了我的理想,唤起了我的向往。“于是-零分”这里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明确:(1)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2)“铁青着脸”这是拟人手法,“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心情沮丧,所以望见那

6、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所谓“零分”就是幻想全部落空,小时候的“我”认识肤浅,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后来明白这都是幻想。2、第二诗节(1)第二诗节,诗人长大了,才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海是很遥远,但并非虚无缥缈,“凝成”在这里即是指经过一定努力才变化而成,表明只要有理想和信念,百折不挠地奋斗,最终会看到海的。(2)这里“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扎根于我心中的种子比喻什么呢?为什么说是“飘来的”?明确: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

7、飘来的。但就是这妈妈的一句话使我的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不可动摇,“我”是一次次失望,但还是一次次地鼓起了信心,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海潮是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也即是说诗人一直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什么呢?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3)最后诗人发出自己内心的坚定的信念,“翻过无数座山,终会攀上一座山顶”,“那座山的那边,就是海,是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也即是告诉我们每位读者什么?明确: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说明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会给你兴奋和惊喜。七、齐读此诗,再次感悟情感。八、布置作业熟读此诗,完成课后习题课后反思现代诗歌以感悟情感为主,此教学设计能体现这个宗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充分领会了全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注重把握意境,教学重点突出。大量地朗读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由朗读促理解,这是诗歌教学最实用的教学策略。从课堂信息的反馈看,教学效果良好。如果配合以音像资源,将学生带入所营造的诗的意境,相信课堂将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